【大走访手记】张成:大走访决不能走过场
9月11日一大早,我们大走访一行人在行至响水县张集社区三河村时,看到村口小卖部前围坐了一圈人正在闲聊。人多的地方往往是矛盾集中反映的地方,达成共识后,我们立刻走上前去攀谈起来。“你们好,我们是上面下来走访的,想问一下我们村干部现在工作作风怎么样啊?”
“对你们讲有什么用呢,讲了也没用”“问题向村里、乡里反映过多少次了,都没用,跟你们讲就有用了吗?”围坐的群众疑惑地打量着我们,立刻七嘴八舌地埋怨起来。
“你们好,我们是市纪委的,今年我们市纪委开展了纪检监察干部‘正风肃纪镇村行’大走访活动,到咱们镇村没有跟镇里村里打招呼,也没有镇村干部跟着我们,就是想听听大家的心里话,不管是村干部工作作风还是其他问题,希望大家都能敞开心怀跟我们说一说。”在村民的质疑埋怨声中,我抬高音量向群众亮明了身份、说明了来意。
听完我们解释后,围聚在村口小卖部门前闲聊的群众方才围观过来诉说道,“我们这里电灌站坏了,也没有人问事,秧苗缺水,我们组家家都是用自己买的水泵打水灌溉”“还有村干部和我们老百姓也不接触,村书记从来看不见他人,我们二组通向农田的路有个涵洞,坏了不少时间,一下大雨,水就没有办法排出去,而且涵洞上方的路面有个大洞,一不小心掉下去很是危险”大家纷纷附和道,“就是、就是,都好长时间了,没人问事!不信我带你们去看一下,就在南面不到半里路。”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远远地看到一条通往田间崎岖不平的土路,走进一看,连通河道的涵洞已经损坏堵塞,难怪一下大雨雨水就排不出去。
“老乡,你们放心,大家反映的问题我们这就到村部去了解一下情况。”“谢谢,谢谢你们”群众连声感谢。在往村部的路上,我和一同走访的党风室同事交流说道,“其实村民们反映的都是与他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并没有无理的苛刻要求,为什么村干部久拖不决?”“说到底还是村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没有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在村部我们见到了村支部书记,并把村民们反映的道路、涵洞损坏等问题指出。
“你们说的路和涵洞损坏的事情,我们村里已经排上今年的计划了,等今年水稻收割完以后,我们马上就开工,四五个月内肯定办好。”村书记急忙辩解道。
“你作为村里的书记,不仅要抓好支部工作,更要真正扑下身子,为老百姓做实事,发挥好头雁作用。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搞清楚,加以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就像这个路和涵洞的问题,你们既然有计划了,就要及时向老百姓说明情况,让群众心里有个底,老百姓就不会认为没有人管事,就不会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平时要带头多到群众身边走动走动,倾听群众心声、拉近群众距离,不能像群众反映的那样,开着车子呼啸而过,让群众只看到背影……”市纪委党风室邱主任语重心长地对村书记说。
“之前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跟群众接触沟通太少,下一步一定改进,发挥好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村书记连声说道。
从今天走访的事情我们发现,近年来镇村干部的信访量居高不下、对村干部满意度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基层干部处理基层事务方法不当,与群众沟通交流少,很多工作未能尽到说明解释工作,导致群众误解。而如果我们开展走访只是简单的走个过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无动于衷,在群众眼里走访就有可能是走过场,变成另一种形式主义。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王小红在大走访活动中多次强调,必须要高度重视镇村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在走访中,倾听群众心声,增加群众感情,了解基层情况、全面掌握镇村干部作风建设状况,与镇村干部面对面交流、传导压力,研究和解决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基层干部听民声、转作风,坚决筑牢党的执政之基。
我们走访不仅仅是要发现一些违纪违规问题交办给县里有关部门,对村民们反映的“小”问题也要核查清楚,及时督办解决,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期待,大走访才能走进群众心坎里,才能避免出现开头群众所说的“说了也没有用”的现象。
而就在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也强调,要推动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而我们市纪委开展的“正风肃纪镇村行”专项行动,深入基层镇村开展大走访听民声、解民忧,不正是对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以及对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延伸和有力印证吗?
在我们走访结束再次经过三河村村口小卖部的时候,我们将村书记答复的情况向群众进行了反馈,群众纷纷表示感谢,并竭力邀请我们留下吃饭。
“谢谢你们,我们还要去下一个村……”我们连忙和乡亲们道别。可以说,群众的肯定和满意,不仅拂去了我们走访的一丝疲惫,更是对我们开展走访工作最好的慰藉。(盐城市纪委监委办公室 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