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手记】陈晓丽:村里来了纪检人
初秋九月,东台市纪委监委组织“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大走访,带着《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排查表》,我们出发了。
此次走访的目的地是三仓镇龙舍村,龙舍村交通便利,地处省道352和226交汇之处。这个村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支撑,大多数家庭搞大棚蔬菜种植,民风淳朴,生活富足。稻田里,绿油油的稻谷抽出了麦穗,挂在枝头的柿子已由青色慢慢向红色渲染,勤劳的龙舍村人正迎着初秋的清凉在田间劳作,广袤的农村大地展开一幅幅美好画卷。
在车上,考虑到现在是农作时节,村民家中可能都没有人,只有到田间地头才能遇到我们需要走访的对象,大家便商议到了村委会之后,直接步行去农户的地里。
在村委会附近的蔬菜收购站,我们搭上了正要去村民地里收购蔬菜的顺路车,见到了走访的第一家农户张大叔。他正在地里搬运白菜,得知我们又来了,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最近我看到村口设了个作风廉情监测点的举报信箱,上面还贴着举报电话”,“咱们村的幸福小广场周末都有廉政文化表演,我上周末还抽空去看了半个小呢”,“从去年起村里就持续开展什么‘正风肃纪镇村行’的行动,村干部定期把问题查找和整改的情况都公布在公示栏”,“纪委的同志,你教我用一下微信呗,最近我女儿总是让我与她视频聊天,给我买的新手机,我还不怎么会用呢”……
说了一大堆,张大叔突然拍了一下脑袋,“不好意思啊,让你们在这里站了这么长的时间,快去我家喝点水吧!”
“不了,张大叔,我们就问问您家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难题,村干部有没有截留危房改造补助款、挥霍浪费、挪用秸秆还田补贴、工作日午间喝酒的行为,你可以看着这样表,如实勾一下问题。”我赶紧说道。
“你说村支书王书记啊,王书记这个人我最清楚,村里的一个人由于小儿麻痹症,失去劳动能力,王书记为他跑了四五次镇里,有一次王书记电瓶车忘记充电,他还借的我的车去镇里的呢,人家拿到低保补助后,天天喊着请王书记吃饭,王书记总是说忙,一次都没吃过。后来想买条烟送给王书记,王书记这人又不抽烟,纪委同志,你说我们王书记能有什么问题?”张大叔反过头来问了我一句。
“行啊,张大叔,既然你没有什么问题,那我们也不耽误你忙了,我们还要赶去下一家。”我们向张大叔表明要走的意思。
张大叔看我们要走,用袋子装了两只大白菜要送给我们。“纪委同志,这菜是我们家地里种的,纯生态无污染,都是等着大货车运到上海超市里卖的,你可以放心吃。”
“不行啊,张大叔,我们有六大纪律,其中一个就是群众纪律,你的心意我们领了,张大叔,这是我们纪委的联系卡,上面有我们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你有事就打这个电话,可以随时举报村干部的作风问题。”说着我把联系卡递给了张大叔。
“等一下,能不能加个微信啊,微信联系方便一点。”张大叔拉住我。
“好的,张大叔,你顺便关注一下我们‘东亭清风’微信公众号,我们设有专门的扶贫涉农举报通道,会定期通报曝光扶贫领域的典型案例,你可以对照看一看,自己的村干部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接过张大叔的手机,我帮他关注了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接下来的走访,我们也遇到一些村里层面难以解决的问题。二组的老王二三十年前办理的独生子女保险早就到期了,抱怨到镇上找了好几处地方,都没寻到领取保费的部门。我们二话不说,当即联系到镇里的便民服务中心,打听到详细的信息,将领取保费需要带的证件资料、办理地点、联系电话写在纸条上,交到老王手上。他激动地说,“我像个无头的苍蝇,跑了好几趟都没办好的事,没想到纪检干部一来,现场就帮解决了,给你们纪检人点一个大大的赞”。
四组丁某和张某某因为承包田纠纷,邻里关系多年不睦,我们和村干部一起对这块田地进行实地丈量,请来村里的老党员和大学生村官一起帮助调解。经过反复做工作,提出的折中方案被两家所接受,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对田地的经营权进行了合理安排。双方握手言欢,多年的积怨终于化解。
夕阳西落,完成今天的走访任务后,看到手机计步器上“27899步”,我没有感到任何疲乏,反而为解决了群众棘手问题而欣慰。这次走访拉近了纪检人与群众距离,培养起深厚的感情。希望这样的走访经常化、制度化,让纪检人在与群众常接触、多见面中,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真心实意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用实际行动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东台市纪委监委 陈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