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手记】赵锦:调研不能“从上往下看”
前段时间,我和同事到响水县七套中心社区梅湾村、亭泉村走访调研,也由此学到了一些调研方法。
由于我生在农村,有在农村生活的经验,所以对下乡调研,跟老百姓打交道,还是有几分自信的,事实却大行径庭。
“平时你们都有人在村部值班吗?”
“有的,我们排了值班表。”
“你们村里面的财务、低收入户名单、低保金发放什么的会及时公布吗?”
“我们都公布的。”
拿着调查表,我生硬地照着上面的问题逐条读着,一问一答,读完上面的问题,好像没什么好说的了,我和村干部都很尴尬。
“这样看来,梅湾村确实没什么问题。”我对跟我一组的崔组长说。
“先别那么早下结论,我们到村里走一走。”话说完,我跟组长来到了一家正在收粮食的农户家中。“大娘,你好啊,你对村干部有没有意见?有困难到村部能不能找到人啊?”
“没意见,挺好的。”大娘地头忙着手里的活,好像不耐烦的样子。沿着村子我们又问了几人家,好像还是没什么收获。
“这样吧,下一个村子,我们换一种思路,先走访群众,然后带着问题再去问村干部。”组长跟我说到。组长挂职过村里的第一书记,对农村工作很熟悉。
接下来,我们来到该社区另一个村子——亭泉村。一到村口,就看到大娘大妈围坐在一起掰玉米,组长主动上前跟她们攀谈开。“大姐,今年的收成不错啊,能卖多少钱一斤?一亩地除去农药、化肥、种子这些成本能赚多少钱?”
“现在7、8毛,等过一段时应该会涨一点。一年一亩地也就赚一千多块钱吧。”
“每亩地的种粮补贴和秸秆还田补贴,你们都能正常领到吗?”
“种粮补贴都是打到我们一折通账号上的,秸秆还田的那个没有听过。”
“秸秆还田好像以前打过,最近两年没打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到。
“每次发这些钱什么的,村里公示吗?”我也跟着问了一句,“在哪公示,没见过,什么时候打到一卡通的我们都不知道。”其中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大妈嘟囔着抱怨说。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又走到村里面一家开小店的门口,进去买了两瓶饮料。付钱的时候组长顺口问到“我们村村干部平时作风怎么样?有没有拿钱替人办事的?”“干部就那么回事,平时你也不找他,他也不找你,要找他办事,怎么也得表示一下,这个都是公开的秘密。”这位黝黑地中年男人无奈地笑了笑。
“那平时村里发补贴,或者公布低保名单这些都不公示的吗?”
“公示给谁看,都是做样子,搞形式主义,有一次把那个什么扶贫资金贴在公示栏,我端着饭碗过去看,村里那些人立马把它撕掉了。我问他们,‘你贴这不是给人看的啊?’‘不是哦,我们留拍照用的,想看你去镇里财政所看去’。”听到老百姓这样说,我心里很气愤,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亭泉村村部。
一到村部,我们首先来到村务公开栏前,看到公开栏里的信息内容有的还是一两年前的,随后我们来到村主任办公室,见到了该村村主任。
“你好,我们是县纪委的工作人员,刚刚在村里走访有老百姓反映,村里惠农补贴没有公示,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发什么补贴。”见面我们就开门见山地说到。
“我们每次都在公告栏公示的。”村主任有点紧张,连忙解释道。
“那怎么有老百姓反映公告贴上去,群众要开就直接撕掉的,还说贴上去就为了拍张照片。”我又追问道。
“这个……”村主任支支吾吾不做声。
“我们刚刚看公示栏里面的内容,有的还是去年、前年的东西,这你怎么解释?”只见村主任满头大汗,“你把村里‘正风肃纪镇村行’专项行动台账资料拿给我们看看。”“这个我们有,不在这边,被锁在楼下办公室,我去拿。”只见该村主任连忙出去打个电话,过一会回来,什么也没拿来。
“小赵,调研不能从上往下看,要真正沉下身子,带着问题访,看来我们今天会收获不少。”组长语重心长地跟我说。
随后我们又找来该村的其他村干部,根据我们在群众中走访了解到的问题一一跟他们核实,发现该村在换届选举、村务公开、干部作风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两次不一样的调研经历,让我感受颇深,带着问题,抓住痛点,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党员干部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慧眼”,那种官腔官调、“蜻蜓点水”、居高临下式调研,只会让老百姓反感。群众欢迎的是能多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帮忙解决实际困难的调研,只有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群众才会对你说心里话。
(响水县纪委监委 赵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