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宝带桥赏月

中秋之夜,我随朋友专程去了一趟城南宝带桥赏月。

在我国,中秋赏月的佳处颇多,苏州的宝带桥自然也算得上是一处,天月水月相映的纯美不说,更还能发思古之幽情。

苏州宝带桥又名长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傍京杭运河西侧,跨澹台湖口,与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等,并称为中国十大名桥。全桥用金山石构就,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相传,在特殊的情况下,中秋夜这晚,53个桥孔中每孔都能看见一轮天上月亮的倒影,加上天上那轮明月,一时形成54轮月亮同辉的壮观场面。

桥名宝带,伴随有一段非常富于情义的史载。桥创建于唐元和十一年(816),为唐代大运河漕运业的需要,便利南方物品北上进京,由人力在此长桥上拉纤助行船。有一首歌中唱:“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在这里,纤夫哥哥当然是在长桥上肩勒纤绳,弓腰拉船。不但史书上明白有记载,该桥为当时苏州刺史王仲舒领建,而且,他还一开始就捐出了自己的束腰宝带,用来助资建桥,这让吴门富商深受感动,也竞相慷慨解囊,兴建此桥。这座长长如带的桥,一开始就与一位父母官的义举有关,取名“宝带桥”可谓形神兼备,精准到位。

我们身披桥上的月光,就着啤酒咬月饼,少不了还要做弓腰拉纤状吼唱。桥上还有不少赏月者,甚至有的举家前来,对我们的搞怪报以微笑。我也听见有家长对孩子讲桥的历史,尤其是讲到这条随身的腰带时,孩子会问,这宝带是什么做的?是丝质的还是牛皮的?上面一定镶嵌有玉石珠宝吧?如果拿到今天的鉴宝会拍卖,那一定是价值连城吧?这样一来,就轮到我们笑他们了。

翻查资料得知,唐代的桥居然维持了400多年后才倾圮,至南宋、元代和明代又依次重建过,但形制与规模基本沿袭至今。清道光年间林则徐主持过修理。清同治二年(1863)英军戈登驾舰攻打苏州太平天国军队,拆去桥中间大孔,酿成南面26孔连续倒塌之惨状。抗日战争时期,南端6孔又被日军炸毁。如今所见,都是建国后修复的。2001年,古桥作为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6月,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感情上来说,我还是对捐献宝带的王仲舒敬仰不已。我隐隐感觉到这座千年历史沧桑的古桥上,有一个亲民爱民的官员体温。

有朋友提议,我们仿效投粽子纪念伍子胥一样,在桥栏杆下放置几块月饼,来祭奠天堂中的那个捐献宝带的人。

我又想到此前的另一位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也是外地来苏州赴任的官员。王系太原,韦系长安。韦应物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名句,写景如画,向为后世所称许。这是他在滁州任刺史时的作品。他到苏州任刺史时,也写有不少好作品,其中一首《寄李儋元锡》,虽然不及前者那么有名,却也是名垂青史的。诗的下片有这样的句子,“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前一联写到,在异乡身体不好,自然想念他千里外的故园长安,但看到城里有流亡而来的难民,他都觉得愧对自己领到的俸禄,能有这样一种高洁品行,为官自然会心装江山社稷、百姓冷暖。他在苏州刺史任上只有两年多的时间,“理赋税,勤政务,矜老疾,话艰难”,带病为百姓日夜操劳,赢得了苏州人的爱戴,世世代代敬称他为“韦苏州”。两年后因病退职,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也无旅资回长安等候,便寄居一所名为“永定寺”的寺庙中,贫病交集,最终病逝于此,享年55岁。

苏州人感念他与白居易、刘禹锡这三位刺史诗人,合称他们为“三贤”,并专门建立了“三贤堂”,用以纪念他们。在苏州最古老园林的沧浪亭中五百名贤祠,也立有他的牌位。

我细细回味他后一联“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知道他故园情思潮涌,在思念他的“长安一片月”了。那么,故乡的圆月也思念他吗?于是,我在那放置月饼的桥栏杆下,再加上了一份。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在宝带桥赏月,我并没能幸运地看到那天水之间的54轮明月,只看到天上一轮,水中一轮。只是,我相信,在世道人心中,兴许还有一轮明月吧!(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