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手记】朱东升:“安乐合意”的乐意村
8月20日清晨,从市区出发,向西北行驶十分钟左右,我们就来到了五烈镇乐意村。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一缕缕地洒满了村庄。庄内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房屋宽敞明亮,庄稼长势喜人,河边杨柳倒映水面,我们呼吸着带着甜味的空气,顿觉神清气爽。
村民朱顺祥一早已经来回去了几趟田里,箩筐中满是绿油油的韭菜,屋里几个帮工正在忙着把韭菜扎成一捆一捆的,叠得整整齐齐!趁着朱老汉洗脸搽汗的时候,我们和他唠起了家常,“大哥,你家几口人?种植了几亩田?”“我家5口人,我们老两口,还有儿子、儿媳和孙子,我家种植了五亩多田。”“哦,看你一大早的收了这么多韭菜,是准备送到街上去卖吗!儿子儿媳在家还是在外面打工啊?”“是啊,我们老两口现在身体好,种种田,照料孙子,蛮舒服的,儿子儿媳在外面打工,一年也挣个几万块钱,生活还过得去!”“对村里有没有什么意见要提的啊?村里的政务有没有公开啊?”“没什么意见,那个公开栏我有空也去看看的,村里干部对我家还挺照顾的,有困难我会去说的”,舒展的眉头、响亮的笑声,我们真心为朱老汉感到高兴!
9点刚过,我们来到了81岁的赵爹家里走访。堂屋收拾得干干净净,老人家看到我们进门赶紧迎了上来,老人满脸自豪地告诉我们,自己的两个孩子非常有出息,靠读书改变了命运,均在外发展得不错,孙子孙女大学毕业后也考取了公职人员,他与老伴非常开心。我们由衷地向老人表示祝贺。我们询问老人家,对地方党委政府和村组干部有没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时,老人连连摆手说,如今的政策很好,镇里的领导和村里的干部都非常好,非常满意。临走前,我们关心地叮嘱老人好好保重身体,颐养天年。
在村里小店门口的桌椅上,我们和小店老板朱爱香大姐面对面聊了起来,朱大姐告诉我们,她这个小店已经开了十几年了,以前家里的大部分开销都指望这个小店,这几年村里的道路通了,去城里非常方便,家里人也到附近的开发区厂子里打工去了,家里人现在也不指望她赚多少钱。现在村民平常购物也都喜欢去城里大超市买东西,偶尔不方便的时候才来买买东西。她现在开店一是感情上舍不得,二是村民们喜欢到店里面聊聊天。朱大姐淳朴热情,黑底红花的真丝衣服衬得她非常精神,爽朗的笑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临近晌午,却一改上午的炎热,突然下起了一阵大雨,我们赶紧躲到了路边的贺大姐家里。贺大姐今年56岁了,桌上堆了不少药瓶,她告诉我们,现在家里其他都好,就是她这几年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去年还小中风了一次,她交的农保,住院确实报销了不少钱,就是买药只买了几次,医保卡里就没有钱了。她想不通为什么买药就不可以报销一部分药费了!我们立即电话向镇里的相关部门再次核实相关政策规定,仔细地解说给贺大姐听,并把电话留给她,请她今后有不清楚的可以打电话给我们或者村里咨询,我们会尽力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帮助她解决困难。
下午2点雨过天晴,在村部南侧,我们见到了在农药店里忙碌的陈大姐。她告诉我们,儿媳给她添了一对双胞胎男孩,真是又欢喜又愁,好在农药店里生意一直不错,老伴和儿子、儿媳也都能挣不少钱,家里地也一直种着,养活几个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就是现在的孩子教育培养一定要跟上,她得尽力挣钱,为孩子们吃好穿好上学尽一份力!“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忙并快乐着!”陈大姐笑呵呵的说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深深感染了我们。
在路边,我们被吴老汉的青砖黛瓦、木质格子花窗二层小楼房深深吸引了!吴老汉正在门口的农田里忙活,黝黑的皮肤,挺得笔直的腰杆,一看就是个庄稼的好把式!吴老汉的老伴正在门口摘豆子,屋里孙子、孙女正在一边用平板电脑看动画片一边吃着冰激凌,发出了阵阵笑声。吴老汉不善言辞,憨厚老实,却有一手捏糖人的好手艺,闲时挑个担子到街上摆摊捏糖人。他告诉我们家里一切都好,就是村里的灯有时候不亮,希望村里多多注意,既然装了就要尽量确保亮了!另外对村里前些日子在主要道路口安装的监控非常赞同,希望有可能再安装些监控。临走的时候,吴老汉老伴告诉我们:“我们乐意村是由原来的安乐村和合意村合并起来的,安乐合意,这个名字起的好啊,你看我们村房子建得整齐敞亮,好多人家都买了小汽车,不愁吃不愁穿的,真的是舒心乐意啊!”
夕阳西下,我们结束了一天的走访,淳朴的乡风、整洁的村容村貌让我们久久回味!群众的感受是最好的尺子,只有“下去走走”成为工作习惯,“唠唠家常”成为工作常态,把对群众的真挚感情转化为深入基层的热情、服务群众的激情,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群众才会吐真言、表心迹。
(东台市纪委监委第八派驻纪检监察组 朱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