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大走访手记】赵洪兵:老顾的故事


还清楚记得刚见到老顾时的情景。那是8月上旬一个骄阳似火的下午,我们第二走访组一行3人顶着烈日正在挨家挨户寻找走访对象。由于天气炎热,村子里这个点基本看不到村民。正在大家情绪有点低落的时候,一户村民家的大门突然打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一位瘦瘦的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军绿色短袖衫,肩膀上扛着个铁锹。他反手带上门,看样子是正准备出门干农活。


我的同事反应很快,隔着老远就叫了起来:“唉,大哥,出门呢?”老顾听到了有人叫他,循着声音望向我们,嘴巴动了动没有说话,只是怔怔地看着我们。我们赶紧一溜小跑过去,生怕他走掉。“大哥,忙不忙啊?不忙跟我们聊聊。”同事趁热打铁。老顾并没有因为我们的热情而放松警惕,眼神里充满怀疑,“你们要推销什么?”同事赶紧辩解:“不,不,我们不是来推销的,我们是到村子里来走访走访,我们是市里来的。”老顾听了之后,愣了好一会,好像突然之间就反应过来了,“哦,干部,正要找你们呢”。老顾把干部的发音拖得很长,让我们颇有一种“自投罗网”的感觉。   

随后,老顾转身把刚关上的门又重新推开。一边把肩头的铁锹放下,一边有点激动地说:“你们不来,我也要去找你们。本来准备过几天就到市政府的,现在你们来了,正好反映给你们,如果解决不好我还是要去上访的。”老顾话虽然说得不太“友好”,但是并不缺少农村人的淳朴。他刚把铁锹放下,就手忙脚乱地找凳子要安排我们坐下。

“你有什么问题要反映吗?”同事问。“我有个问题,我跟村里讲了,他们一直不帮我解决。”老顾开始激动起来,声音很大,脸涨得通红,说话也变得语无伦次了,“我现在家里只有一点地,年纪大了其他事也做不了,每个月就补那么一点钱,已经没法生活了。”“别着急,慢慢讲,你先告诉我们你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同事循循善诱。

老顾开始平静下来。从老顾的诉说中,我们了解到老顾是大丰区南阳镇祥北村5组村民。他在2001年经村里协调将家里3亩左右土地转让给三峡移民种植,当时村里答应从另一村民家划出一块地补偿他。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土地补偿一直没有到位,老顾就不断上访要求村里帮助解决。2014年,经过南阳镇调解委员会调解,祥北村答应给予他每年1200元的补偿,一直补偿到2028年,老顾答应不再上访。近几年,随着国家农村政策的逐步放开,农村土地流转搞得如火如荼,大丰地区参加土地流转的农户每年每亩地可以得到10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收益。老顾看看周围的邻居,再想想自己的情况,就给自己又算了一笔经济账,越算越觉得吃亏。再想想自己年纪逐渐大了,以后失去了土地上的收入来源,养老更加没了保障,心里就更发慌,于是思前想后就又重新开始了上访。

听完了老顾的情况后,走访组组长徐主任耐心做起了老顾的思想工作。“老顾,你十几年前为了支持国家的三峡移民政策主动让出了自己的承包地,我们都要向你学习啊。”徐主任一句话把老顾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了,他嘿嘿地笑着。“但是现在我要批评你了,”徐主任话锋一转,“出了问题你应该相信我们基层组织,不能光靠上访来解决问题啊。你看前几年镇里不是也给你补偿了1200元钱嘛。”老顾立即插了一句,“那也不够啊”。徐主任继续讲,“当然你反映的问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我们党的政策是不让老实人吃亏,这一点你要相信我们。你的问题我们回去后会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帮你解决好问题的。但是在这个期间内,你就不要上访了。这个你能做到吗?”老顾听了连声附和,“只要你们帮我落实了,我一定不再上访了。”

从老顾家出来,太阳已经西斜,我们走访组一行3人继续行走在走访的路上……

2018年10月17日,我们在走访过程中收到大丰区纪委监委对走访组移交的第一批25条问题线索的调查反馈。对于老顾反映的问题,大丰区纪委监委经过细致的工作,最终协调南阳镇祥北村与老顾达成新的协议:一是对原有补偿标准予以上调,增加500元的补助;二是村委尽快安排一块空闲的承包地给老顾耕种。老顾对村委的安排表示满意,并表示不再上访。看到调查反馈信息后,我们在为老顾高兴的同时,也深深感佩于大丰区纪委监委工作的高效。

“正风肃纪镇村行”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市、县纪委监委立足于问题就是呼声、问题就是镜子、问题就是压力,以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深化专项行动,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群众期盼,力争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力推动农村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向善向好。如今,走访还在继续,我们相信随着走访的深入和推动更多“老顾”问题的解决,我们与老百姓的心一定会越拉越近。


(市纪委监委第八纪检监察室   赵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