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勤廉风范

“打铁人”先做“铁打的人”

王璐,1982年生,湖北省竹溪县纪委监委第二审查调查室主任。参加工作十余年,累计参与、协助查办省、市、县等各类案件90余起,先后获评十堰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等荣誉称号。

2005年大学毕业后,我放弃在省城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鄂西北最偏远的深度贫困县竹溪县,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

当时,很多人都劝我说,纪委是得罪人的地方,去了可能会后悔。

不知不觉,十多年过去了,我有幸经历了党的纪检体制改革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见证了竹溪县监察委员会挂牌成立的激动时刻。自己也经过多个岗位锻炼,从青涩的“门外汉”锤炼成了监督执纪“多面手”,先后参与查办省、市、县纪委重点案件21件,经手立案70余件。

这个过程中,人确实得罪了不少,但我却毫不后悔,心中反而更加坚信,曾经的选择是对的。

2013年5月,我刚担任县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不久,便接到了十堰市纪委协助办案的通知,负责对某县2名副县级干部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进行外调。

外调工作考验人的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处置问题能力和原则把控能力。带着职责和使命,我与调查组同志一行,无数次加班加点调阅资料,成功突破了案件,取得了关键证据,还原了当事人违纪违法行为的事实真相,顺利完成任务。

这些年来,我成了同事们口中的“黑脸”。这首先是因为我本身肤色偏黑,但更多的是形容我对待腐败分子的“抹脸无情”。对于这个“雅称”,我内心挺自豪的。纪检监察干部不秉公执纪、坚持原则,怎么展现我们的忠诚、干净、担当呢?

记得2015年,在查办县某局局长违规收受礼金的问题时,该局长多次托人说情、打招呼。他甚至直接找到我,想把“一次收受礼金1万元”的问题改成“分5次、每次收受2000元”,企图钻空子、弱化自己的违纪事实。

“都是竹溪人,今后打交道时间还长,以后慢慢感谢。”面对他的“诱惑”,我严词拒绝,实事求是地开展调查核实。最终该局长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涉嫌违法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自制的座右铭“善学善用,敢于打拼”。这时刻提醒着我,干好纪检监察工作,既要善于学习、善于实践,又得敢拼敢干、破解难题。

2018年上半年,我在协助省纪委监委查办一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时,一名涉案人员在与调查组同事谈话过程中,一直有抵触情绪,时间拖得越长,案件进展就越受影响。于是,领导安排我去“试试”。

我深知,化解抵触情绪,首先要打开被谈话人的心结。在谈话过程中,我耐心地讲党规党纪、法律法规,与他拉家常谈生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段时间,我恰巧患了感冒,只好利用午休时间去医院打吊瓶。

当天下午,该涉案人员看到我手上的输液贴问:“你怎么了?”我回答,不舒服打了一针,没事。他接着说:“你们纪委干部都是铁打的吧?病了都不休息。”我说,我们纪委不仅要铁面无私、铁面执纪,还要有铁的纪律、铁的信念,更重要的是要以铁的事实说话,“打铁人”先做“铁打的人”。

在坦诚互动后,该涉案人员打开了心结,将涉案事实一一说明,案子也得以顺利查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部室负责人,不仅要当好学习工作的表率,还要做好传、帮、带。

从2014年至今,我先后帮带包括乡镇纪委书记和县直单位纪检干事在内的29名基层干部,手把手教业务,毫无保留地传经验,短则3个月,长则3年,其中多名干部已成长为反腐一线的中坚力量。

因为办案得罪了不少人,我和家人都受到过被调查人及其亲友的指责谩骂,甚至匿名电话威胁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家人总会告诉我:“邪不压正!我们永远支持你。”一句话看似简单,却饱含深情与希望,给了我在纪检监察工作上不断前行的无限动力。

(王璐口述 朱本清 李著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