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运用“1234”工作法 助力“正风肃纪”走到群众心坎上
为更好地解决农村基层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今年以来,阜宁县深入开展“正风肃纪镇村行”专项行动“村村到”走访调研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建立“一支队伍”,高位推进落实。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县两办出台专题方案,县领导带头落实,按照带着问题下访、解决问题回访的要求,实现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廉于民。该县成立了由挂钩镇区的县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县级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任组长,相关科室人员及对应镇区三套班子领导为成员的走访小组,深入村居和农户家中,了解社情民意。
设计“两张表格”,聚焦重点领域。根据农村工作内容和基层“微腐败”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科学设计走访调研内容,聚焦基层难点、热点、痛点,以表格、画“勾、叉”的形式量化指标,设置了村居、农户调查表,分别从村级财务管理、农村集体“三资”、村务监督、村级信访、精准扶贫、村容村貌等方面设置22项68个调查条目,从关心群众、作风建设、兴办公益事业、惠农政策落实、阳光村务、扶贫工作、和谐稳定、村居干部评价等方面设置9项29个调查条目,走访期间收集村居调查表6246份,农户调查表25644份。
明确“三个节点”,确保有序推进。走访调研活动采取三个阶段进行。一是进村入户阶段。各走访组采取随机走访、重点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到相应镇区的村(居)、农户开展走访调研,达到村(居)全覆盖、走访次数不少于3次、走访农户不少于总户数的10%的要求。走访调研要达到“五个摸清”,填写村居、农户调查表,并开展镇村干部满意度调查。二是汇总分析阶段。各走访组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剖析,形成调研报告和问题清单。问题清单交镇区和村(居)整改落实,并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办,直至整改到位。三是交办整改阶段。对“村村到”走访成效进行总结,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逐一对账销号,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提高走访活动成果。
实施“四项举措”,推动问题解决。一是收集汇总,精准分析。对各走访组报送的325份镇村调研报告,进行分析梳理,梳理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村居监督机制等4方面农村基层突出问题及水利设施、乡村环境整治等4类群众困难诉求,对各村居个性问题形成问题清单,交镇区整改落实。二是纪委主动介入,由县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和派驻纪检组长、职能室负责人任走访组巡察员,督促各走访单位与镇区对接,督办问题整改,跟踪交办情况,切实发挥走访成效。三是重点交办突出问题。该县纪委以交办函的形式交办三批重点问题线索,落实专人对接涉及镇区,跟踪问题整改,形成闭环工作机制。四是奖优罚劣树典型。根据走访情况,对群众反映强烈、工作不实、作风不硬的村居干部,一经查实,进行点名道姓的通报曝光。对工作开展扎实、卓有成效、取得群众好评的村居干部和集体,予以专门表扬。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督促基层干部,履责尽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