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手记】张梅:干部肯干事 群众就满意
“村干部经常下来走走吗?”“低保户是不是村里困难的人?”“村里有没有开展民主理财?”3个多月的走访,我们与453名群众拉家常、交朋友,与396名基层干部谈变化、讲规矩。回顾这段时间的走访,感受颇深。
感受一:
干部干实事,群众的满意度就高了
“奶奶,一大清早就开始忙着收稻子了?”
“嗯,趁着这几天天不错,赶紧收了。你们是哪里的啊?”
“我们是市里的,下来望望。村里干部怎么样?”
“村里干部可以呢,真心为我们老百姓办事。要是没有村里干部的帮忙今年这块地绝收了。”
“怎么回事呢,您给我们详细说说吧。”
“哎,你们不知道,夏天的时候我这地里的秧苗得了病都死掉了,那几天把我急得晚上都睡不着觉,实在没法子了我就去找村里干部帮忙想想办法。没想到,第二天村主任就给我送来了新的秧苗,说是从外村协调找来的,让我别耽误赶紧插下去。真是要谢谢刘主任,要不是他的帮忙哪能有现在的收成。”张奶奶一边说一边望向眼前金色的稻田。透过那一串串饱满充实的稻穗,我们看见了老人的喜悦与满足。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在10月24日下午龙冈镇兴龙居委会的走访中,可以明显感到不少群众对村干部的评价很高。老奶奶满含感激之情的笑容让我深刻体会到:为民最是得民心。老百姓很实在,他们对干部的评价就在一个个困难的解决,一件件心头事的回应。老百姓的眼睛很亮,村组干部的好坏他们心里都有数。乡镇干部,每天面对的都是最基层的老百姓,每天处理的都是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一件秧苗得病的小事,对这户群众来说可能就是天大的事。只有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真诚待民、助民、扶民,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感受二:
组织有活力,党员的向心力就强了
“老爷爷,平时常去村里走走啊?”
“常去哦,每个月20号都去村里参加党员活动呢!”
“像您这岁数还能坚持参加党员活动真不错,去了都做些什么事情啊?”
“我是有50多年党龄的党员了,能多参加几次活动和大伙在一起聊聊村里事情的机会不多了。”
“机会多着呢,我看您身体硬朗得很。”
“托共产党的福没什么大的毛病,身体还算可以。现在村里大事小事都在党员活动日上讲,惠农政策怎么补贴,房子拆迁怎么安置,都跟我们公布商量,上个月开会还讲了村里低保、清产核资的事情......”10月31日下午,在盐龙街道健仁村走访时,我们遇到了坐在门前晒太阳的81岁徐新国老人,静听他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说着村里的事情。
带着从老人那了解到的信息,我们走进了健仁村村部。在详细了解村里情况后,大家谈到了之前走访时遇到徐爷爷参加党员活动的事情。村书记韩剑琴告诉我们,在村里党员参加每月的统一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每次开会,大家都会带着党徽和党章来,村里也会在参会人员的《党员活动证》上盖章记录,有些在外地的流动党员还专门开车回来参会。
“在其他村走访时我们听到,有的村支部开展党员活动参加人员不多,你们是如何让老党员,甚至在外地的党员愿意参加活动的呢?”
“为了凝聚党员的向心力,村里除了组织学文件、看视频、观变化等形式多样的各类教育活动外,今年还探索创建了‘一月一主题’特色实践。8月份开展了‘我参与,我快乐,我为城市文明添光彩’大手拉小手活动,9月份组织党员慰问弱势群体。此外,还有像发动广大党员带领群众开展普法学法懂法,助残助弱、精准扶贫,志愿公益等等活动。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丰富党员的组织生活,让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活力,进而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学习活动也确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党员们参加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都特别高。下一步我们还打算打破常规,与辖区内的东山精密、智能终端手机产业等企业党支部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居企党建联建活动,形成居企互促,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边上还围着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乡镇一级是“宏观之末、微观之首”,处在非常关键的层次,基层党组织更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组织运转能否规范正常、充满活力,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能不能根基稳固、持续发展。通过这次走访,让我对基层党支部的整体印象愈加鲜活了起来。作为基层党组织,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应该在党建工作创新上多思考,多谋划。因为,只有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充满蓬勃生机,才能不断激发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内生动力,我们的党才会更加坚强有力。
感受三:
干部上规矩,村里的矛盾就少了
“村里矛盾多不多,有越级上访的吗?”在滨湖街道倪杨村,我们走访组与村书记宋晓亮就信访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
宋书记告诉我们,村里没有什么去京赴省的大矛盾,甚至连去区里上访的也没有,即使有一件两件的邻里矛盾,村里也能及时化解。再细谈矛盾化解问题时,宋书记讲了一句让我记忆深刻的话:“只要干部上规矩,群众就会上规矩”。
他解释说:“很多村里矛盾的产生,本身一条重要原因就在于村组干部做事不上规矩,低保上的优亲厚友,扶贫资金上的侵占挪用,惠农补贴的虚报冒领等等这些问题,必然会引起群众产生不满从而引发矛盾。现在村里都能按规矩办事,严格坚持‘四议四公开’,无论做什么都与群众商议,公开透明;村干部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要的坚决不要,不该吃的坚决不吃,村里矛盾自然就少了。即使有矛盾,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协调,一碗水端平的处理,这样再复杂的矛盾总能理顺,最终都会得到解决。”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走访中,我们更多见到的是肯干事、会干事的党组织带头人,是热心为民的村组干部,是厚实淳朴的老百姓,通过他们我深切地感受到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在持续增强,党风政风社风在向善向好。大走访还将继续,相信通过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每一名基层干部也必将牢牢把握“为民”这一根本,自觉转作风、抓落实、谋发展、求突破,以实际行动助推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的“双提升”。
(市纪委监委第一派驻纪检监察组 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