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手记】徐建峰:把解决群众问题放在首位
“你们好,我们是县里下来的,想了解一下咱们这个村干部是否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我们初到建湖县冈西镇丁渡村走访,见几个村民围成一圈正在聊天,就热情地上去到招呼。
本以为村民们会围上来,向我们反映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或者七嘴八舌向我们诉说心中的疑惑和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谁知他们根本不理,依旧谈论着家长里短。
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确有点尴尬。后来一位年龄较大的老人看不下去,就主动劝我们回去,不要白费力气。
我们有点不解,就问:“为什么?”
“对你们讲有什么用?”那位老人带点气愤地说,“你们今天来,明天就走了,最后问题还是村里干部来解决,有什么事情我们可以直接去找他们。”
从老人朴实的话语中反映出,在村民看来我们是坐一坐就拍拍屁股走人的“公家人”,行动也不过是一阵风,就算反映什么问题也不会得到解决,就算解决了以后有什么事情还是得找村里,县官不如现管。究其原因,还是和群众接触太少,很少沉下身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解决切身利益问题。
“大爷,我们是县纪委的工作人员,根据正风肃纪镇村行的要求到村里来走访的,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和我们说,有什么心里话也可以和我们讲,我们就是来替你们解决问题的。”为了打消村民们心里的顾虑,我们说道。
“哦,快请坐!”听完我们的话,老人立马让人搬来了凳子请我们坐下,还给我们倒上茶水,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村村级账务虽然公开了,但好多地方我们看不懂……”
“我的农田补贴田亩数和我确权证上的不一样呢?”
“我家前面的这条老路早该修修了!”
……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非常重视,不仅逐一详细记下,还在问题后面附上联系人与手机号码。从他们简单纯朴的话语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基层干部在主动服务方面还确实存在着诸多不足。离开这些村民后,我们来到了村部,找到该村书记,向他反馈了村民们所反映的部分问题。
谁知这位40多岁的汉子却有点委屈的说:“我们村留守的老人较多,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我们的村务月月公开,但他们看不懂经常误解……”
“困难是有,但你作为村里的书记,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在群众搞不清楚的情况下,要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平时多和他们亲近亲近,听听他们的心声、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
后来我们一起与村里想办法,不仅要求他们用好村务公示栏,村情发言人;还要求他们每周分组到群众家中走访,积极向群众宣传政策,解释村务;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其它问题移交给相关部门,并主动跟踪监督,及时向群众反馈情况;实在解决不了,也向他们做好解释。
当我们再次到村里走访时,很明显,村民热心多了,也主动向我们反映问题;要到中午时,大多还主动热诚邀请我们一起吃个便饭。
群众的眼睛是亮的,心也是热的。走访,还是要“走心”。只有把群众问题摆在首位,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走访才能走进群众心里;如果只走访,不解决问题,最终只会辜负群众信任,被“冷脸”相待也是必然。
(建湖县纪委监委 徐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