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为革命赴死是快乐的——黄竞西写给妻子的遗书

楚云爱妻:

我六·二六被捕,生命极危。我与你诀别于二六大早……我已料不能再生……我终觉得死于今比死于昔,使人们可觉悟中国是需要继续革命的。我之死也无余恨。惟我们不能偕老!夫妻能偕老的有几呢?一年、一月、数日的都有。我们已有了七年,也不算少了。

楚姐!你心爱的情人不能再和你一面了……死是一快乐事,尤其是为革命的。我在未死前,毫不畏惧。你们不要痛心。死者已矣,惟望生者努力!束之仇将来欲报。

我的遗体随他在上海好了,革命的精神与尸骸同葬一处好了。你不要穿白衣,戴这样重孝。只要臂牵黑纱志哀可也……千万不要哭。你弄坏身体,小儿无人照应,我反不放心。我相信你一定可以依照我的遗言,一若我活在家中一样。那么,我在地下也可瞑目了。

最后祝你健康。

你的爱弟竞西在上海

六·二九

这是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黄竞西被捕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宁死不屈,于1927年6月29日深夜,在昏暗的牢房里强撑遍体鳞伤的身子给母亲、妻子、亲友和同志们写下6封遗书中的一封。在给妻子的遗书中,他写道:“我终觉得死于今比死于昔,使人们可觉悟中国是需要继续革命的。我之死也无余恨。”透露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拳拳之心,对党的耿耿忠心,跃然纸上;对革命的寄托,语重心长,激励着后来人完成未竟事业。细读这些文字,禁不住泪已流下……

黄竞西,1897年生,江苏扬州人。1909年,父亲黄德明在丹阳县开办种德堂药店,黄竞西因生母病故移居于丹阳居住。1917年,父亲病故,他挑起经营药业和赡养家人的重担。

五四运动后,黄竞西经常阅读《民国日报》,视该报为唤醒民众、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为此,他还担任了《民国日报》丹阳经销人。黄竞西通过推销《民国日报》,与夏霖、钱振标、吴起文等进步青年教师结成了意气相投的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畅谈时事,倾吐抱负,革命的种子在心中开始萌芽。

1920年5月,黄竞西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邵力子(《民国日报》主编)、沈玄庐(《星期评论》主办人之一)建立了密切联系。他经常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撰文,提倡办新学,宣传妇女解放。他大声疾呼:“负改造社会诸君呀,请你们努力改革!”并在丹阳发动女子剪辫运动,使青年女子短发蔚然成风。是年秋,《星期评论》受到打压被迫停刊,视该刊为自己生命的黄竞西在报上呐喊:“未来的《星期评论》我们没福消受,既往的《星期评论》要想法使他永存”“莫使一颗明星,绝灭于黑云之中”。

1922年5月11日,外表沉静但内心似火的黄竞西作为《民国日报》通讯员,参加了丹阳各界联合驱逐县知事、贪官范钟湘的斗争。事后,他以《学生与县知事》为题,在《民国日报》作了报道。他呼吁:“我们要明白自己的权力,不要放弃重大责任,听便这班贪财的知县议员横行。”他的呼声代表了丹阳进步青年的心声,一大批进步青年逐渐地聚集在他的身边。这时他也结识了上海等地的“宣传新文化的先锋队,彻底觉悟的先觉者”,了解到全国的革命斗争形势。

1925年4月26日,黄竞西等人在丹阳县公共体育场隆重举行“悼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大会”。会后,恽代英介绍黄竞西、戴盆天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们建立了中共丹阳党支部,隶属中共上海地委领导。五卅惨案发生后,黄竞西邀约各团体组织外交后援会,宣传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开展“查日货”等活动。9月,黄竞西奉命改建中共丹阳独立支部(直属上海区委领导),并担任书记。

中共组织的建立,为丹阳的革命工作带来了生气和活力。黄竞西深入活动于城乡学校、商铺和乡村,其间发展了一批有知识、有追求、愿意为革命理想做出牺牲和奉献的共产党员,为中共在丹阳及其邻近地区开展革命活动打下了基础,丹阳的党员队伍迅速得到扩大。1926年3月,中共江浙区委书记罗亦农将黄竞西调到上海,参加中共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党团领导工作。翌年3月,黄竞西参加了周恩来、罗亦农等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起义前,他不顾反动军警在路上乱杀行人的危险,打扮成大商人,带着扮成阔太太的妻子吕楚云,由自己人驾驶小汽车往返于市区各地,将车内的“礼品”实为武器弹药输送给有关同志后,他俩也加入战斗直至起义胜利。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遭受了重创,黄竞西面对革命低潮,以不屈不挠的精神继续坚持斗争。他对自己的爱妻说:“我革命志愿,虽海枯石烂也不变的。”在妻子的掩护下,他亲自到大世界游乐场的顶层、电车上散发革命传单,并在青云路广场等处参加群众集会,痛斥蒋介石的滔天罪行。

6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施高塔路(今山阴路)恒丰里104号召开干部会议,王若飞代表中共中央宣布江苏省委成立,下午3时左右,刚任命的省委委员黄竞西和省委书记陈延年、组织部长郭伯和、秘书长韩步先等人一起回恒丰里探视,不料叛徒出卖了他们的行程,黄竞西等人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7月4日,这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在狱中受尽酷刑,对反动派毫不透露任何讯息,最终惨遭割舌,被害于上海枫林桥畔,时年30岁。

革命成为了黄竞西一生的使命,然而热血男儿总有一腔柔情难以割舍。在黄竞西的遗书中对妻子的深情跃然纸上,恋恋不舍又超越生死的爱情让人感叹不已。他在遗书中深情地对妻子说:“惟我们不能偕老!夫妻能偕老的有几呢?一年、一月、数日的都有。我们已有了七年,也不算少了。”

1929年秘密出版的中共上海地下党内部刊物《牺牲》杂志第一集,介绍了他的英勇事迹和他在狱中写下的遗书。黄竞西生前挚友、著名诗人柳亚子,抑制不住满怀的悲痛和敬仰之情,挥毫写下了这样的悼念诗句:

“白首同归侣,侯张并激昂。洞胸悲宛李,割舌惨刘黄。硕果今余几,丰功忍淡忘。表扬吾辈责,青史有光芒。”

“死是一快乐事,尤其是为革命的。我在未死前,毫不畏惧,你们不要痛心。死者已矣,惟望生者努力!”如今,当人们在镇江革命烈士陵园展厅内驻足观看黄竞西的遗书时,那革命年代血与火、生与死交织的战斗场景弥漫心间,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为了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哪怕付出生命,又有何惜、又有何惧?一封封遗书,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亲情与信仰、坦然与执着、寄托与诀别,对观者无异于一次跨越时空、荡涤灵魂的红色精神洗礼!烈士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不悔、使命与担当,像熊熊烈火指引着我们不忘初心,奋勇前进。(朱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