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污染防治攻坚战出重拳放大招
“葛大爷,这两个作坊上次查封后有没有再偷偷生产?”
“顾书记,镇里有没有加强监管?有哪些监管措施?”……
11月30日,群众举报,盐都区楼王镇莘野村、凌庞村两个利用废旧轮胎提取裂解油加工点,于今年9月被查封后重新非法生产。该区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要求立即停止非法生产,申办经营合法手续后方可恢复生产,并落实楼王镇政府和楼王环保分局加强监管。不久,该区纪委监委安排党风政风监督室、第一监察员办公室组织明察暗访,实地了解联合执法落实情况,确保该污染源彻底整改到位。
今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深入开展污染防治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推动各责任部门全面履职尽责,为全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全力呵护“水清、岸绿、景美”新盐都。
抓好“四类监督”,“回头看”查漏
紧盯环保领域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通过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推进,严格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主动排查环保领域违规违纪、失职渎职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今年6月中旬,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督察组交办该区一件环境类信访案件,盐渎街道南环路和吴抬路交界处北侧有一废弃土塘,被用于周边居民住宅拆迁的建筑、装璜垃圾临时调剂填埋场地,环境脏差乱,要求盐渎街道及时清理整治。
“7月下旬督查时,发现该问题未得到有效整改。随即,区纪委监委对街道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分管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并责成向区委区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在全区引发强烈反响。不久,该地块按要求覆膜、围栏,并安排专人看管,和以前完全两样了。”该区环保局高新区分局工作人员王浩波介绍说。
用好“四种形态”,“拉袖子”警醒
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谈话函询力度,通过联席会议、数据分析、一线督查等多种手段,提前精准发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屡查屡犯、整改不力的部门单位,加大“第一种形态”的使用频次,督促落实属地领导责任、行业监管责任。
“我们村原来有一家绿都水韵生态养牛场,都是从饭店买剩菜泔水喂牛,又脏又臭,苍蝇满天飞,周边老百姓吵过好几回。后来被《盐都新闻》曝光了,第二天街道安排人过来拆迁,不到一个月就拆迁整治好了。”该区潘黄街道仰徐村村民许荣干介绍说。
“区纪委监委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养牛场开办这么长时间,街道分管负责人、村书记没有主动发现报告污染源,工作上存在疏忽和懈怠,因此对他们二人进行了提醒谈话,起到了较好的触动作用。”该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郭倩倩说。
落实“四项制度”,“攥成拳”发力
建立实施联席会议、线索移交、联合查处、“一案双查”四项机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专责作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共同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
今年11月份,该区一网民在盐都廉政网站公众监督栏发帖举报江苏江动盐城齿轮有限公司偷排有毒气体,影响周边群众健康,并声称已多次举报但无效。
盐都区纪委监委收到举报后高度重视,督促区环保局、张庄街道等联合调查并反馈结果,在发现问题属实后,当即要求企业落实好污染防治措施。区纪委监委网络答复后,又当面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并听取举报人意见和建议,圆满解决了这起环境类问题的网络举报。
“绿色是盐都的自然底色,生态是盐都的最大财富。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将立足职责定位,坚持把监督和纪律挺在前面,展现应有的担当和作为,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该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说。(邵镇海 单秀永 韩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