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滨海

滨海县:持续发力纠治基层“微腐败”

     2018年以来,滨海县纪委监委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亮剑”基层“微腐败”,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畅通渠道,把好线索收集“听诊器”。滨海县纪委监委以“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运用为基础,畅通了来电、来信、来访、网络举报“四位一体”信访渠道,收集排查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建立问题线索动态管理台账。开展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定期接访、重点约访、分片下访等阳光信访活动,主动“沉”下去,带着问题线索“浮”上来。全县所有的村居党务村务公开栏、便民服务中心、镇区办公场所等地设立扶贫涉农领域监督牌,公布举报扶贫涉农领域问题的来信来访地址、电话号码、网络信箱,方便群众及时反映问题。在全县18个镇区“六大中心”和296个行政村设立纪检监察员,主要负责监督本单位、本村党组织、村委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村干部勤政廉政等情况,明确要求对搜集到的问题线索必须及时向上级纪委汇报。保持惩治高压态势,聚焦基层干部、“三资”管理、惠农政策落实、脱贫攻坚四个领域,开展深化“正风肃纪360”活动,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

     压实责任,用好整治追责“撒手锏”。成立集中 “小微”腐败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负责集中开展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部署、统筹推进、综合管理等,形成查处“小微”腐败的工作合力。精准标出农村基层存在的“三资”管理、侵害群众利益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开展“点穴式”专项巡察,2018年开展专项巡察3次,发现农村资产资源出租合同签订不规范等问题30个,对发现问题线索集中管理,对于问题轻微的、可立行立改的,下发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内容、时限和措施等;对于发现问题严重的,召开工作会议集中会办,要求相关责任镇区立即拿出方案进行整改,对整改效果进行“回头看”,并对政策落实不到位、责任意识缺失的相关人员进行严肃追责;对于发现违纪线索的,一律从严查处。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案件实行“一案双查”,在追究当事人责任的同时,严肃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有关领导责任,并对查处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警醒一方”的效果。2018年,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案件124件124人,下发典型案件通报4期。

     源头治理,织好治本预防“制度网”。全面推行涉农资金非现金结算制度、集体资产资源平台交易制度、村居事务民主公开制度“三项制度”,初步统计,2018年实现涉农资金非现金结算6.3亿元,“一折通”发放4.8亿元,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交易1966笔,成交金额3.23亿元,全县296个村居共议事2692件。出台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主要从村级财务管理、惠农政策落实、扶贫救助资金发放等涉农事项规章制度中,认真梳理提炼出村级权力清单,共9类36项,着力构建权责明确、公开透明、简便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出台村居干部廉洁履职行为“十个严禁”等规章制度、规定办法30余项,进一步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建立“月度领学、季度测评”制度,每月各镇区纪委书记组织镇村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最新要求、农村财务知识和财务管理政策,每季度对各村干部开展党规党纪测试和季度工作评议,测评结果直接和村干部年终考核挂钩,通过“学、测、评、考”有机结合,不断强化镇村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建立基层典型案件“一案一警示一整改一建议”机制,查找发案共性规律,深挖案件深层次原因,寻找案件发生的源头症结和监管漏洞,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开展针对性警示教育,充分发挥典型案件的治本预防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