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经纬

5G技术 创新应用加速落地

上图: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现场,华为演示了折叠屏Mate X的5G网络测试,网速轻松达到3.23Gbps。

下图:华为5G基带巴龙5000芯片的多项网络传输指标均达到世界最快。
上图:2月25日,人们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OPPO品牌展区参观体验5G手机视频通话和云游戏功能。新华社记者 郭求达 摄

下图:华为部署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现场用于测试的5G和4G小型基站。(均为资料图片)

今年的全国两会刚开幕,很多上会采访的记者没有想到,能亲身体验到最新的5G网络——设在北京梅地亚中心的两会新闻中心,由中国联通首次提供5G网络全覆盖。上会记者可以在新闻中心通信网络服务室,观看到利用5G信号传输的电视节目和VR(虚拟现实)直播,既酷炫又方便,科技感十足。

就在2月28日闭幕的2019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19)上,“5G”成为当之无愧的焦点。无论是通信、芯片还是手机终端厂商,均集中发布了多款5G产品。华为公司凭借在5G商用市场的突出表现以及对5G端到端产业的推进,获得主办方颁发的“最佳智能手机”“最佳无线技术突破奖”“最佳移动消费者业务奖”等多个奖项,成绩亮眼。

通信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与人的沟通方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中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4G网络和最多的4G用户,并积极开展5G技术研发试验。

自5G第一阶段国际标准于去年6月确定以来,全球5G从技术走向商用的进程不断加快。业界普遍认为,2019年将是“5G商用元年”。我国的5G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有哪些创新应用已经落地,5G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生活?

5G市场:中国厂商竞相角逐

屏幕正面尺寸是6.6英寸,展开后却能达到惊人的8英寸;能让用户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获得平板电脑般的体验……这是华为公司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的首款5G折叠屏手机“Mate X”。这款手机不仅在折叠铰链和拍照设计上独具匠心,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5G超高速网络体验。同时发布的,还有世界上速度最快的5G路由器“5G CPE Pro”。

据介绍,这两款产品都内置了华为研制的巴龙5000基带。这是世界首个7纳米制程并支持5G的多模基带,也是世界首个兼具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的基带,能够在单芯片内实现2G、3G、4G、5G多种网络制式,降低多模间数据交换产生的时延和功耗。除智能手机之外,家庭宽带终端、车载终端和5G模组等均可搭载。

记者从华为官方获悉,巴龙5000在6GHz以下频段下载/上传速度为4.6/2.5Gbps,毫米波频段下载/上传速度为6.5/3.5Gbps,NR+LTE下载速度为7.5Gbps,三项指标均为世界最快。

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现场,华为也用Mate X展示了巴龙5000的5G网络表现——实测峰值下载速度高达3.23Gbps,是4G网络理论峰值速度的21倍。换算下来相当于超过400MB/s,下载一部1GB大小的电影还不到3秒钟。

除了华为外,其他中国厂商也争相发布多个5G设备。OPPO发布了首款OPPO 5G手机,并进行了5G直播;小米也发布了小米MIX3 5G版手机,还在现场演示了5G视频通话;中兴发布AXON 10 Pro 5G手机后,其5G室内无线终端、物联网、车联网等产品也悉数亮相。

近年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中国参展商数量一直有递增趋势。今年参展的中国厂商超过360家,占参展商总数的15%。

国际市场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的产品和技术。目前,华为、中兴等中国厂商均在积极推进与各国运营商的合作。其中,华为已经推出包括核心网、承载网、无线接入网、5G LampSite、5G CPE等在内的5G端到端预商用解决方案,并在中国杭州和深圳、韩国首尔、英国伦敦、意大利米兰、德国柏林等城市展开了规模试验。

华为官方透露,已与全球50多个商业伙伴签订合作协议,在全球范围内获得30多个商用合同,5G基站商用发货数量也已经超过4万个。

业界对5G寄予厚望。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主办方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预测,到2025年全球5G连接数量将达14亿个,届时中国会成为最大的5G市场,占全球5G用户规模总量的1/3。未来15年间,5G将为全球经济增加2.2万亿美元产值。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他们决定将于今年年中专门在上海举办一场移动通信大会。

5G组网:国内运营商持续发力

有动力推进5G建设的不止通信终端厂商,各家电信运营商更视其为全新的变革机会。有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19年中国5G手机市场规模将达百万级,5G发展主要取决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网络进展。

今年1月24日,工信部发布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结果:5G基站与核心网设备均可支持非独立组网和独立组网模式,主要功能符合预期,已达到预商用水平。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立东认为,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构筑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积极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对加快5G技术和产业成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去年底,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发放了5G系统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目前,三大运营商分别于试点城市开展了5G规模及预商用实验,加速5G网络端到端成熟和规模应用。

2月14日,中国联通官方微博宣布,首批5G智能手机测试机正式交付;2月15日,中国电信下发了首张5G网络下的SIM卡(电话卡);2月18日,中国移动宣布在上海虹桥火车站正式启动5G网络建设……运营商接连晒出的5G“成绩单”令人应接不暇。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灵活、敏捷、多样的5G智慧网络。”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慧镝表示,5G网络可通过虚拟化,采用通用的硬件实现专用网元功能;通过网络切片,按需调度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编排自动化。

谈到5G的特点,李慧镝说,5G是基于场景化来设计的,这和4G基于业务的设计有本质区别。4G主要满足基本移动宽带需求,而5G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多样性需求。

各地对5G技术发展也持拥抱态度。今年1月底,中国(杭州)5G创新园正式开园。作为国内5G全覆盖、提供完整5G产研条件的创新园,其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块,计划到2025年建成5G未来演进技术及业务应用的策源地、孵化地和集聚地。

未来科技城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杭州)5G创新园将优先在人工智能、AR/VR、无人机、智慧社区、智能物流等产业领域开展测试,推进产业应用。

近两年来,5G商用规模部署节奏明显加快。在移动通信近40年历史上,通过产业的共同努力,5G首次实现智能终端和系统几乎同步成熟。全球3G网络达到5亿用户用了10年,4G用了5年,而5G将只要3年。

根据过去一年的发展轨迹预测,5G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将远超想象。2019年,全球将有超过50个国家发放5G频谱,60多家运营商规模部署5G,40多款5G商用终端将面世。

“我们正在创造移动通信史的新纪录,5G将以前所未有的快节奏、大规模、广覆盖的方式发展。华为将通过5G极简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建设性能优越、部署简便、快速的5G网络。”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表示。

5G应用:憧憬变成现实

如今,5G渐行渐近。在当前成熟4G网络下,人们日常使用智能手机浏览网页、听音乐、看视频等主要需求已较好地得到满足,5G又将带来哪些不一样的体验?

今年的央视春晚,深圳、长春分会场就利用5G技术开展4K超高清视频直播。据了解,这两个分会场的5G网络分别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提供。与其他摄像机需要通过连接转播车的线缆完成信号传输不同,5G网络和相应终端直接将现场的4K高清画面通过5G基站回传到转播车及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演播室,彻底实现了4K高清信号的实时无线传输。

如果只是速度的提升,还谈不上质变。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即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稳定。

2月7日,中国联通联合爱立信、青岛港和振华重工在青岛港新前湾自动化码头成功实现了基于5G连接的自动岸桥吊车控制操作、抓取和运输集装箱,将5G网络应用于智慧码头领域。据了解,智慧码头业务对通信连接有着严苛要求,作业环境复杂多变。5G网络能够突破传统方式的局限性,极大地提升自动化码头的运营效率。

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相比,5G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比如,5G网络能让医生在“混合现实”工具的帮助下完成精准开颅手术。这种“科幻”般的技术只能在5G时代实现,原因正是5G信号“不断片”。

此外,无人驾驶将成为5G技术推动的另一产业。5G的技术要求之一,是能够支持速度高达每小时500公里的设备。普通人开车时踩刹车的反应速度大约是0.4秒,而无人车在5G场景下的反应速度有望不到1毫秒,这无疑大大增强了无人驾驶的安全性。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今天,我们已经走到了万物互联时代的门口。”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总经理陆益民认为,随着未来5G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商用,我们不仅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无缝沟通,还将实现物与物的充分相连和沟通。

未来的一天,你家里冰箱的蛋架上只剩下两个鸡蛋,由于此前对蛋架重量感应器的设计,冰箱“自觉”地给当地最经济实惠的一家超市传递了“家里鸡蛋存量不足”的信号。超市根据用户的购货习惯马上做出反应,一打鸡蛋“坐”着“无人车”抵达你家门口。

“这是未来老百姓一个非常日常的生活场景。”浙江省5G产业联盟秘书长章斌所讲的这个关于鸡蛋的故事,正是基于对5G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畅想,而这样的憧憬有望不久的将来变为现实。(本报记者 姜永斌 焦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