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手记】“耽误”12分钟
“顾组长,我们村13户脱贫户,我都已经提前联系好让他们在家等着了,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说着,村书记就准备出门。
“等一下。”顾组长看着手中的表格若有所思,“柳兵这一户脱贫原因是在服装厂上班,现在快八点半了,让她在家等着不是耽误她上班时间了吗?”
“这……”
“你赶紧联系她,让她去上班,我们到厂里去找她。”
“工厂离这里远,我们现在就去她家,耽误不了她多长时间的。”
“路远点对我们来说是小事,她今年刚刚脱贫,赚钱养家不容易,耽误一分钟也不行。我们就到厂里去!”话还没说完,顾组长就拉着村书记迈步出发了。
这是2019年初的一天,发生在射阳县特庸镇码头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一段对话,是我们核查组对2018年度脱贫认定和动态调整工作进行走访核查的一个场景,也是深刻记在脑中我的一个场景。
核查组的顾组长对脱贫认定工作,都会从脱贫户的角度着想,什么样的走访最方便群众,就用什么样方式进行。和脱贫户见了面,一定都是自己多问,不让村组干部插嘴,一定要弄清楚农户是不是真脱贫,脱贫会不会返贫,收入测算准不准。
“你是柳兵吗?你可以把帮扶手册给我看一下吗?”顾组长站在服装厂的办公室里微笑地问道。
“我是的,这是帮扶手册,你看。”一个身材瘦小的女人从衣服口袋里掏出帮扶手册并递过去,顾组长向前走了一步主动接了过来。
“家里几口人啊?地还种吗?”顾组长边认真地查看帮扶手册边贴心地问。
“两口人,地不种了都流转出去了,我自己每天在厂里打打工,我还有一个老妈妈要照顾,正好厂就在村里很方便,感谢党的好政策,现在村里干部也好,工作还是他们帮我找的呢。”
“家里收入怎么样?厂里一个月能赚多少?老妈妈身体还好吧。”顾组长每次看帮扶手册和收入测算表看得最细,问的也最多。
“收入还可以,我有手有脚在厂里一个月最少也能挣千把块钱,要是活多还能挣得更多呢。”柳兵嘴角微微上扬笑着说道。
“今年家里脱贫了吗?”
“脱贫了,上两个月村里帮我们家测算收入时候就知道了。”
……
“柳兵,帮扶手册你收好,耽误了你不少时间,你继续上班吧,我们现在去下一家。”
“好的,谢谢你们啊!”
柳兵回到了缝纫机前继续忙碌。我自己低头看了下手表八点五十三分,从我们来工厂到离开一共“耽误”柳兵12分钟,我在心里算了下,如果让柳兵在家等着我们去走访,“耽误”她的就不仅仅是12分钟了,可能是24分钟,也许更多。我不禁记起来了核查部署会上书记讲的“什么方式发现问题最有效,就采取什么方式;什么样的走访最方便群众,就用什么样方式。”我在心里再次提醒自己真地把群众放心上,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记。
(射阳县纪委监委 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