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意思是“真”比一切都重要。教学生求真知识、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这是教育工作者应当始终恪守的不变初心。只有教人求真、教做真人,才能育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
教书育人,“真”是精髓;处事做人,“真”是关键。做人真诚、真实,才会由内而外散发出强大的人格魅力。做事认真、较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得尽善尽美,才不会让自己后悔。求真、认真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和政治品格。1957年11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时,在莫斯科大学讲过一句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客观真实地描摹出了共产党人的精神特性。
求真的精神品质,在朱德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上世纪60年代初,朱德明确提出:“要看到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我们要找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为了探索这条道路,他不顾年老体弱,每年都要拿出两到三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20多年间他外出视察的次数多达一百七八十次。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岛,西到新疆,东到大海,全国大部分省市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从1951年到1966年,他向党中央提交了108份调研报告,其中有98份是他亲自主持形成的,其内容涵盖各行各业,很多是符合当时实际的建设性意见,有的还富有前瞻性。这一切,都与朱德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密不可分。
求真,就要力戒虚。“虚”最令人心生反感、避而远之。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观感:台上的领导讲话虚头巴脑、虚无缥缈,对于工作开展一无针对性、二无指导性,听者大多昏昏欲睡;为了迎接上面的检查考核而搞“突击作业”,把贫困户家的2只羊壮大成10只,美其名曰产业扶贫成效显著,背后却是骂声一片。“虚”与“假”,就如同“皇帝的新装”一般,自己乐在其中却早已丑态毕露,成了浮华之辈、昏聩之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秉承“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原则,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先马不停蹄地进村入企,了解情况、作出决策,从而创造了振奋人心的“俊波速度”。求真,就应当学如此、做如斯,在掌握实情、摸清实况的基础上,不说外行话,不讲迷糊语,不干糊涂事。
求真,就要务实干。焦裕禄有句名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为此,他多次住进老饲养员肖位芬的牛屋,向他讨教治沙的“真经”;他同新分到林业局的两位大学生交朋友,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的泡桐研究。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不在火热的实践中历练、不在具体的工作中磨砺,思路对与错就无从验证,问题有哪些也无从查找,到最后蓝图再好、目标再大,都成了镜花水月。求真,就要像焦裕禄那样,不驰于表面,不骛于虚声,咬定为兰考人民治理好风沙的目标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一步一步把理想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
求真,就要有韧劲。攀登科学的高峰,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困难与希望同在,黑暗与光明同行。但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当年,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在技术设备极度匮乏的困难局面下,为了测算一组数据,在稿纸上无数次演算,日夜坚守、执着追求,只为了得到最真实、最有效的科研数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柔弱的蚯蚓与“六跪而二螯”的螃蟹相差甚远,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凭的就是坚持。既然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如同后面的挖井人,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各种困难阻碍,不达目的不罢休。
求真,是一种精神品质,也是一种工作作风,更是做人的根本。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每个人都是追梦人、逐梦者,唯有把求“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说真话,干真事,求真效,方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抒写属于自己的大美篇章!(倪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