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贻宾写给未婚妻的信
![]() |
成贻宾像 |
芬:
心中的话,郁积了有一个多月了,不用你催,我自己也耐不住了。讲吧,妹妹,请你停一停手中的工作,花上几分钟来读远地的情人给你的甜蜜的信吧!
远的不谈吧,咱们谈一九四四年的事:
三天的年假,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想的机会。我在这三天当中,检讨了所有的过去,同时,计划了将来。我觉得过去的随它过去吧,不管它是酸甜苦辣。要注意将来,把握现在,于是我觉得有“自我革命”的必要。于是我拟定“新生十大信条”,以期自今年起,更外(加)努力地去创造一个新的生命。
一、一个新生,是一定有着新的人生观。新的人生观,是活泼的、乐观的、健全的。
二、一个新生,一定有丰富的学术、丰富的学识。来源于正确的理解、仔细的观察。
三、一个新生,一定有规律的生活。严格地律己,忠诚地待人。
四、一个新生,一定有果敢的毅力。要咬紧牙关,不屈不挠地,和黑暗的阻挫斗争。
五、一个新生,一定有高尚的品格。不欺骗人,同时也不欺骗自己。
六、一个新生,一定是勤俭的。能自己做的事,必得自己去做,能省的费用,必得节省。
七、一个新生,一定是乐群助人的。不可自私自利,要随时牺牲自己,为了大众!
八、一个新生,一定是朴实的。不唱高调,不蹈浮夸,而切实地努力于工作和事业。
九、一个新生,一定是爱国家、爱民族的。同时也是爱父母、爱师长、爱一切可爱的人的。
十、一个新生,一定有着高贵的爱情。要始终亲爱、谅解、安慰着甜蜜的爱人。
芬,你以为这十条太空洞、太广泛么,或者是太夸大么?是的,一个人绝对难于同时具备这个条件的,但是我愿把它作为我的十块指路牌,努力地向“新生”猛进!
这是1944年成贻宾写给自己未婚妻彭毓芬的一封信。成贻宾,生于1927年,江苏宝应人,自幼聪颖过人。写这封信的时候,他正在南京模范中学读书。在短暂的假期里,经过一番深入思考,他与心爱的未婚妻分享了自己拟定的“新生十大信条”,立志“自我革命”,追求“新生”。
成贻宾生逢乱世,亲眼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强烈家国情怀的文化青年。热血在胸腔里沸腾,激情燃烧着青春,对于自己要肩负什么样的使命,应该如何丰富和完善自我,以及青年人需要具备怎样的操守和品行,怎么走好前方的道路,等等,成贻宾都有着阳光自信且不乏务实的思考。他想要树立“活泼的、乐观的、健全的”新的人生观,希冀具备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品格,以便让自己更加有力量“和黑暗的阻挫斗争”。当然,成贻宾也不是盲目乐观的轻狂少年,他也充分估计到了前进路上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困难,警示自己不唱高调、不蹈浮夸,严格律己、忠诚待人,坚毅果敢、不屈不挠,甚至做好了“随时牺牲自己,为了大众”的心理准备。
和大多数青年人一样,他还希望自己拥有一份高贵而甜蜜的爱情,这应该是他与未婚妻彭毓芬之间的约定和共勉吧。
成贻宾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保尔·柯察金为榜样,激励自己不断追求进步,矢志不移践行自己的“新生十大信条”。1947年暑假,他同时报考清华大学、英士大学和中央大学,均被录取。因家庭经济困难,没有盘缠去北京,他选择就近入读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系。进入大学后,成贻宾在刻苦攻读之余,还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员、新民主主义青年社员组织的革命活动。他痛恨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痛斥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行径,认为这是社会黑暗的根源。成贻宾坚信:中国只有解放了,推翻反动统治,一切才会好起来。他还是电机系进步组织——电社电二突击队主要成员,积极参加中央大学同学和师生员工组织的护校迎解放等活动。
1949年3月31日,成贻宾和电机系近40名同学在中共地下党员的组织下,讨论组织“四一”请愿游行事宜。他积极建言献策,被大家推荐为游行宣传组成员。当晚,他和同学们一起赶制游行宣传用品,忙到深夜。
4月1日,国民党当局为了挽救覆灭的命运,派国民政府代表团飞赴北平与中共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为了揭穿国民党顽固派“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争生存、争自由、争和平,当日南京多所大专院校上千名学生及部分教师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谈判八项条件。成贻宾在请愿队伍中领头高呼口号,高唱歌曲,向总统府前的士兵宣传“不要把枪口对着同胞”,向市民宣讲“曙光就在前头”。但是,游行却遭到国民党军警宪特的残酷镇压,200多名学生被打伤。成贻宾被打得浑身血污,身受重伤,当场昏厥,后因救治无效于4月19日牺牲,年仅22岁。
4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彻底覆灭。成贻宾倒在了黎明前,为国家的“新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被誉为“雨花台的最后一位烈士”。(翁宏业 赵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