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读史随笔

莫以所夸者为荣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一个人要成才进步,不仅需要经得住批评,还要经得住表扬,一定意义上讲,经得住表扬更难能可贵。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表扬大都是溢美之言,掺了不少水分,往往有一定的迷惑性。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反而深以为然,就会忘乎所以、乱了分寸。

如何对待夸奖,是一门大学问。欧阳修在《相州昼锦堂记》一文中,专门讲了魏国公韩琦正确对待夸奖的事迹和品格。文章写道:“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

韩琦不以人们的夸赞为荣,反而深以为戒,确实难能可贵。按说,荣归故里,建一昼锦之堂,当然要歌功颂德,把各类大人物的夸奖记录其上。而韩琦不仅不如此,还写诗警惕自己,不搞“夸一时而荣一乡”那一套。他在《昼锦堂诗》中写道:“公馀新此堂,夫岂事饮燕。亦非张美名,轻薄诧绅弁。重禄许安闲,顾己常竞战。”韩琦有如此境界,也难怪成为一代名臣,成就不朽的功业德业。

不仅韩琦,历史上不少名臣贤士,都能做到不以人夸为荣,名位愈高自我要求愈严。春秋时期的宋国人正考父,“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唐人岑文本拜中书令时,面对同僚朋友的恭贺,却说“今受吊,不受贺也”。这些言行举止,体现的正是自醒自警的精神。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一个人要成才进步,不仅需要经得住批评,还要经得住表扬,一定意义上讲,经得住表扬更难能可贵。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表扬大都是溢美之言,掺了不少水分,往往有一定的迷惑性。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反而深以为然,就会忘乎所以、乱了分寸。鲁迅先生早就断言:“现在被骂杀的少,被捧杀的却多”“所以我的经验是:毁或无妨,誉倒可怕,有时候是极其‘汲汲乎殆哉’的”。我们党则始终要求党员干部保持冷静清醒:“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

事实证明,怎样对待夸奖,反映一个人的头脑是否清醒、行为是否坚决。有记者曾问华西村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吴仁宝不假思索地说:“就是因为我们做到了‘三不倒’:难不倒、吓不倒、夸不倒。”党员干部有了“夸不倒”的精神,才能保持头脑清醒,不骄傲自满,不迷失自我,一如既往地砥砺前行、干事创业。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党员干部常常经不住别人尤其是上级领导的夸奖,听到一句表扬就自我膨胀飘起来。有的把获得领导夸奖视为工作唯一目的,常常为得到领导几句表扬而不惜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有的认为领导表扬就代表工作有亮点、能力比人强,拿来四处炫耀,唯恐他人不知。须知,任何一项工作,只有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才能赢得口碑、留下政绩。对待夸奖唯上不唯实,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言之太甘,其心必苦。”党员干部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干出实绩为荣,不以所夸者为荣,无论听到什么样的赞誉之声都不能丧失理智,更不能在虚誉之中打转转、飘飘然,多在苦干实干中造精品、求卓越、创一流才是正道。(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