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我的母亲(散文)

小时候问母亲:星星是什么?母亲说:死去的人都变成星星。如今,我常常在寂静的夜晚仰望星空。

父母在,世态再炎凉总有一处温暖;父母不在,我们就只剩下永远的坚强!

母亲病倒的前一个周末,我回了一趟乡下的家。当时,她虽然行动不利索,但还是正常的生命状态。母亲知道我最喜欢吃芋头,临离家时,她带我到菜地里挖了一袋子的芋头。看着她颤巍巍的身子,蹒跚的步履,不禁联想起我儿时记忆里的模样,倍感岁月无情。母亲任劳任怨,一辈子没有跟谁计较过,没有跟谁红过脸,更不用说是吵架;跟所有的邻居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得到了全村人的敬重。她的爱总是满满地洋溢着,对待子女如春风拂面,温润入怀,她心平似水,从没有偏袒过谁。

母亲一生坎坷。她是养父母带大的,养父母即是她的舅舅舅妈。母亲上面有七个哥哥,她是生母家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儿。母亲的舅舅舅妈结婚多年未产子,求子心切。南方农村有“抱儿带路”的习俗,意思是,夫妻结婚多年没生孩子的话,就去抱养一个孩子,抱养的孩子极有可能成为带路人,会带出弟弟妹妹来。于是,母亲就这样到了养父母的家里。到养父母家后不久,养父母就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接连生了四个儿子。除了一个年幼夭折外,其余的全部长大成人。在母亲那个年代,穷与苦是生活的底色。童年的困苦磨炼了母亲坚韧隐忍的性格,也滋长了她坦然面对灾难的信心与力量。

我家乡是个毛竹之乡,家家户户编竹器、做草纸、绑扫把、削筷子,增加点微薄收入。那时,白天要参加生产队干农活,只有晚上抽空干点私活。我家离集镇很远,农产品交易都要到跨地区的华安县城进行,来回近45公里,走路要八个多小时,还要经过九龙江一个渡口。当时农产品的价格非常低,100双筷子不到三毛钱。一个赶集的日子,母亲挑着一大担筷子出发,走到华安县城对岸,已经是精疲力竭了,刚好一只渡船正在启航,大家怕耽搁,争先恐后往上挤。母亲先人后己、一贯礼让的性格,让她落到了最后,等她要上船时,船已经离岸了。母亲以为能够跨得过去,作了努力的尝试,不料失败了,在前脚跨上船的那一刻,由于重心的偏移,母亲连同一大挑筷子一起掉进九龙江里,船上的人慌忙伸出扁担,把母亲拉上来。母亲得救了,但那一大挑的筷子却被水冲走。要知道,那一挑3000双的筷子,是父母亲一两个月夜间劳作的成果,可想而知,那时母亲的心情是多么的难受。母亲没有哭,只是望着江面发呆,母亲知道生活还得继续。

时光在沉默中前行,母亲也在沉默中变得坚强。

我们从母亲的经历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生命的顽强,以及生命的可贵。幸福与拥有多少无关,但与内心紧紧相连。所有的不美好都是为了迎接美好的到来,所有的困难都会为努力而让道。我想,我们来世上这一遭,不为别的,只为贴着很多温暖,而这温暖里,一定有很多美好的时光,让我一生,不能忘记。(陈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