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宁德行(散文)
福建省作协副主席叶玉琳来电话告诉我,一批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到宁德下辖的福鼎市采风创作,希望我能同行。作为二十多年前的鲁奖得主,既感荣幸又责无旁贷。
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带队,集结了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刘醒龙、王阿成,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王祥夫、温亚军……他们个个大名鼎鼎,我正好附骥尾以成名耳。
我们把爱裸露在苍穹下
我们把爱展示在人世间
化为石头也仍旧相偎……
这是同行的宁德诗人、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汤养宗深情礼赞太姥山的诗句。我们进山那天晴空万里,骄阳下的太姥山少了迷雾的笼罩,奇峰异石不躲不藏,正合他的诗意。但这可苦了平时缺少运动的作家们,他们顶着烈日爬石阶,走土径,汗如雨下。无限风光在险峰,“山海大观”名不虚传。
山是大地的肺,岛是大海的眼。直径五公里、面积二十多平方公里的嵛山岛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岛上神奇的千亩淡水湖和万亩天然草场掩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中央电视台为此做过系列揭秘节目。但我们在过海渡轮上看完节目,心中的问号并没有被拉直。
雨开始大起来,有人说太姥娘娘催我们去看她的杰作嵛山岛了。于是登车赶往码头。大海很仗义,波平浪静,船载电视里播放的揭秘节目更激起作家们对嵛山岛的好奇心。
迫不及待弃船登岸,直奔天湖。码头上能见度很好,眼前的大天湖却被突然降落的浓雾严严实实地隐藏了起来,什么也看不到,看不到摄影家镜头里清澈的湖水,看不到风吹湖面的涟漪,看不到妖艳多姿的水草,更看不到鸟儿一闪而过时投射在水里的影子。侧耳细听,没有流水的响声,没有浪涌湖岸的低语,甚至连鱼咬水面的声音也未耳闻,仿佛天湖的存在是一个谎言。
疑惑间,雾似窗帘慢慢拉开,大天湖露出一角,顷刻窗帘又合上了。原来,看见或看不见,天湖都在那儿!大家纷纷以天湖为背景合影。
岛上的雾浓得散不开,万亩草场却在不远处诱惑大家去一睹芳容。作家们的想象力无疑比常人丰富,但真的见到海岛天然草场一刹那,许多人还是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呼。虽然漫天的水雾缩短了能见的距离,但那无边无际的青草,那连绵不绝的嫩绿,还是超出了作家们的想象。想象建立在常识基础之上,印象中礁石林立、淡水奇缺的海岛怎么可能自然生长出万亩草场呢?答案或许要到天湖、白雾、草场共生中去找吧。(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