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群众”激活群众反腐“一池春水”
日前,北京警方通过官方微博“平安北京”推出民警原创设计的“朝阳群众”和“西城大妈”卡通形象,并制作卡通形象文化衫,与反恐宣传品一起赠送给积极参加活动的热心网友。在西城区,群防群治力量超七成为社区大妈,仅2015年,“西城大妈”就发现72条涉恐信息。(9月5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我们欣然看到,在社会治理综合治理中,北京的“朝阳群众”和“西城大妈”让人眼前一亮。而在反腐领域,倘若有这样的“朝阳群众”,构建反腐的“朝阳模式”,无疑更能形成强大的作风建设氛围。为此,“朝阳群众”激活群众反腐“一池春水”,值得点赞。
“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查处的违纪违法、贪污腐败案件中,群众举报的案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总量也不断攀升,不光是纪检监察机关,群众举报在检察、审计等反腐战线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反腐败高压态势下,一些“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进了“青纱帐”,改头换面。可以说,人民群众是“老虎”“苍蝇”身边的监督员,任何蛛丝马迹都逃脱不了他们“雪亮的眼睛”。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极大的拓宽了群众的举报渠道,也营造了良好的群众举报氛围,但这些都只是一个开端。在社会治理中的“朝阳模式”之所以能取得社会实效,关键就在于当地警方与社区群众能够形成一股合力,群众一举报,警方就能及时出手,并且一逮一个准,在警方、群众和歹徒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一环扣一环的处突机制。而在反腐领域,如何让“朝阳模式”得到推广运用,也当建立一套完善成熟的体制机制。
当然,用好“群众反腐”这一利器,还得防止“剃头挑子一头热”。在现实工作实践中,一些地方和单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督形同虚设,导致问题长期存在,损害了群众监督举报的信心和积极性。更有甚者则是一些地方的举报渠道不安全、不畅通。发生举报信件被搁置、泄密,举报者遭受打击、报复、陷害的事件,群众由于担心暴露身份、害怕被打击报复,不敢举报,或者多采用匿名举报……这些都亟待反思。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如火如荼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反“四风”转作风的当下,北京警方通过官方微博“平安北京”推出民警原创设计的“朝阳群众”和“西城大妈”卡通形象,均是作风建设中的部分缩影。为此,如何让更多群众积极参与反腐,为群众监督创造便利条件和良好环境,对打赢反腐败这场“持久战”至关重要,更是亟待深思的新课题。(陈小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