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亲”“清”护航营商环境

浙江台州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市民办理业务。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10月15日,第126届广交会开幕,参展商与采购商在家用电器展台洽谈。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厦门海沧税务人员帮助办理减税降费相关业务。郑冬梅 摄
8月13日,青岛市民高先生领取了全国首家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上线后“秒批”的营业执照。(资料图片)
上海浦东鸟瞰图。(资料图片)

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位居全球第31位,继去年跃升32位后,再次提升15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对此表示:“中国为改善中小企业的国内营商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保持了积极的改革步伐,在多项营商环境指标上取得了令人赞许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营商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一个数字或可佐证:目前,世界500强企业约有490家在华拥有投资项目,中国成为营收增长重要引擎。近年来,党中央强力正风反腐,推动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个速度太给力了!”在士兰化合物半导体项目落户福建厦门海沧的过程中,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拿到施工许可证,仅花了5天时间。厦门士兰明镓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保障部主任曾剑宏欣喜不已,“这是我们公司包括我本人,在国内经历过的最快的一次。一般来说,这个行政审批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这么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持续发展的信心。”

不仅仅是国内企业,外企同样感同身受。日前发布的《跨国公司投资中国40年》报告显示,自1978年至2018年,中国实际吸收外商投资2.1万亿美元,为全球最大的外商投资东道国之一;去年中国吸收外商投资1349.7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这既是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也是中国与世界同享发展成果的历史性机遇。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功不可没。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近年来,我国加快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用实际行动宣告:中国的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机遇会越来越多。

各地各部门狠抓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为企业减负担,为发展增动能。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减税降费1.5万多亿元,有力促进了企业减负。据测算,全年减税降费总额将超过2万亿元。仅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就惠及1798万家企业,占全国纳税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中98%是民营企业。北京市人大代表、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表示,“减税降费、个税抵扣,民营企业特别需要这种普惠性的政策。”

行政审批更加高效便利,政务服务质效大幅提升,让企业专注于“跑市场”,而不是“跑政府”。以福建泉州为例,自2018年10月新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实体大厅“马上办”,审批事项办理时间压缩至法定时限的35%以内;可上网事项“网上办”,网上申报事项占九成以上;简易事项“一次办”,1752个“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嵌入邮政EMS快递上门服务。

放宽准入,市场环境更加开放透明,中国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投资热土之一。近三年,全国共废止或修订涉及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的文件2万多份。

更多改革,得到了更加完善的法治保障。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4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作出修改的决定;10月23日,国务院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近年来“放管服”等改革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用法规制度固化下来,重点针对短板和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完善体制机制的层面作出相应规定……

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充分激发了我国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大量涌现,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升级提供了强大新动能。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统计显示,即使在全球经济下行、贸易摩擦升级的去年,美国企业在华投资收益率仍达到11.2%,较全球投资收益率高出2.3个百分点。

大刀阔斧改革,为企业注入信心

“我们租用了大量的施工机械,但没有及时送交施工许可审批资料,企业上下急得火烧眉毛。每迟一天取得施工许可证,不仅将造成数以万计的经济损失,还会延误工期。”恒邦双林集团峨眉城市公司副总经理母珊仍心有余悸。上个月,四川省峨眉山市住建局得知此事,主动提醒公司要准备哪些资料,并派专人帮办,从接收资料到出具施工许可证,仅用了一天时间。“高效的审批工作,为我们避免了至少10万元的经济损失,实在是太感谢了。”母珊表示。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在中国选取的样本城市是北京和上海,排名大幅跃升的背后,必然意味着京沪两地营商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调研证实了这一点。北京市51家企业表示,近年来缴纳税费的种类、税率、纳税的准备时间和便利程度都大有改进。

过去一年,中国的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得到显著改善,表现为流程数量和时间均显著减少。《报告》显示,目前在中国办理施工许可证耗时111天,在该指标的质量指数上得到满分15分,超过东亚地区132天和9.4分的平均水平。

今年4月1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了一场“特殊”会议。发言者是来自香港建筑业的专业人士,听众席上认真记录的则包括北京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毋庸讳言,内地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方面,程序仍然较为复杂。“香港专家分享的宝贵经验值得北京学习,对于推动相关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有关负责人坦言。

首都北京,改革更要一马当先。一言以蔽之,就是四个“一”:“一个政府”,让企业在全市任何一个政务服务大厅,进一个门、到一个窗口,都能办事;“办成一件事”,站在企业角度,对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流程再造;“用好一张网”,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互联网+政务”,实现一网通办;“改进一个作风”,解决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问题,打通营商环境改善最后一公里。

在中国建厂,从签约到落地,需要多久?今年1月在上海临港开工的特斯拉超级工厂,给出了答案——从实现意向签约到正式开工,前后不到半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赞不绝口,“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办事效率令人印象深刻,很难想象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开设一个汽车工厂的全部程序。”这就是他口中“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该公司三季度财报显示,上海超级工厂高于预期的建设速度是公司当季盈利好于预期的主要原因。

“对照世界银行标准,这一年上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10月17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透露,本年度在获得建筑许可、获得电力、开办企业、跨境贸易、纳税等以地方事权为主的指标上,企业办事时间在去年缩短了50.2%的基础上再缩短40%左右,手续环节在去年减少30.8%的基础上再减少近50%。这无疑为中国的最新排名提供了举足轻重的砝码。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深刻感觉到,中国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正在“从决心转变为现实”。基于对中国发展前景和创新力量的信心,施耐德电气计划未来3年内在华研发投入增加50%,为深耕中国注入更多活力。

构建既“亲”且“清”政商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

毋庸置疑,营商环境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商关系是否既“亲”且“清”。国务院日前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第四十八条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听取市场主体的反映和诉求,了解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依法帮助其解决。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唐爱军认为,过去一段时间,有两方面错误认识和实践阻碍着政商关系朝着更亲、更清方向发展:一是在“亲”与“清”的关系上,只强调“清”,不重视“亲”,在实践中出现了“清而不亲”的现象。二是在“政”与“商”的关系上,只强调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不重视对民营企业家的要求,致使一些不法商人“围猎”领导干部屡屡得逞,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有的领导干部深陷被“围猎”的泥沼不能自拔。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工商联副主席昝宝石说,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中,企业家一定要有大局意识。要围绕党中央的决策、国家的政策导向来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未来规划。企业一定要有法律和规矩意识,不踩红线、不打擦边球,依法依规合法经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而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关键是全面建设法治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表示,建设法治政府一定要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亲”意在服务型政府,“清”则意在廉洁型政府。

推动建立廉洁型政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纪法保障,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福建省纪委监委把推动落实减税降费作为2019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重点任务来抓,找准靶心、精准发力,着力发现和查处贯彻落实不力,有令不行、自行其是,搞拖延、打折扣等行为,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落实,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