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家乡的路和桥

   孩提时期很多快乐的时光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但来往的路程却总是很揪心。从老家去看外婆,每次都要花去小半天时间,走上78里路,淌过10来座桥。记忆中的路,都是泥巴路,附带着一个个坑坑洼洼的水塘;小时候的桥则各不相同,有让我每次都战战兢兢爬过的独木桥,有让我总在担心车轮会陷进板缝里的水泥板桥,还有让我大雪天后脑缝了78针的砖拱桥。随着时代的变迁,祖国的强大,社会的进步,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的路早已实现了“三级跳”,从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到骑车咯嘣咯嘣的石子路,再到宽敞平整的水泥路。河上的桥也从独木桥、石板桥、石拱桥建成了统一规格、安全美观的钢筋水泥桥。现在过年再去外婆家,汽车坐垫还没焐热就已经下车。

     刚工作那会,从家到单位不过区区行程十几公里,每次都要用去半天时间。从村里花上半个钟头将大包小包拎到镇上,等上头二十分钟才能瞧见姗姗来迟的破公交,再挤进人堆、忍着汗臭开始晃晃悠悠的半天征途。一趟下来,总能让我手扶护栏、头晕眼花、身心俱疲,但又有种煎熬结束、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快感。三十年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随着祖国的强大,社会的变迁,家乡也有了质的飞跃。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90公里的环城高架已从蓝图变成了现实,从高架到机场到车站都实现了无缝对接,从高架到高速到国道做到了快速转换。从我家到单位,时速80公里,满打满算不到半小时车程。

    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由得让我惊叹:“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家乡的路和桥,蕴含了家乡人的骄傲与梦想,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见证了家乡的发展,折射了祖国的强盛!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迎来更大的变化,家乡的路,一定会越修越好,老百姓的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个人不能没有祖国,人生而有身、有家、有国,自然会深爱家园,深爱祖国。国家好,家庭好,个人才能好。中华儿女只有团结在祖国之下,亲如一家,生活才有希望、才有奔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纪检监察工作者,必须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职尽责、敢于担当,真正做到党旗在心中、国旗在心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而奉献青春和汗水。   (杨晔明 王颖 丁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