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赤诚永向党——记建国前老党员沈友文
老革命、老村医、老宣传员……亭湖区南洋镇潭尖村的村民们,这样亲切地称呼老党员沈友文。
1931年出生的沈友文,15岁那年参加了儿童团,经历多次考验后,1948年6月22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沈友文说:“当时比较年轻,但我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未来。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过上好日子。”
同年8月,沈友文正式入伍。从此,沈友文在上海、安徽、福建、四川等地参加作战,担任过警卫员、通讯员和军医。1949年,他在渡江战役中荣立三等功。1950年到1952年,沈友文参加福建永安市剿匪战斗,并荣立二等功。
经历了很多场战斗的沈友文最难忘的是解放大上海时的月浦之战。他所在部队接到解放上海的作战任务,向上海西北进击,与友邻部队协同作战,克浏河、攻月浦,夺取宝山、吴淞,切断敌人逃跑的黄浦江通道。1949年5月13日,沈友文和战友们按计划向月浦发起攻击。“战况惨烈。敌人火力很猛,部队伤亡很大。和我在盐城一起入伍的180名战友,月浦之战后,连我在内,活下来的只有3个人。战友们当时也就20岁左右。看到战友牺牲,我心里很难过,但我们没有害怕,充分发扬不怕死的精神,还是一路拼打,最后我们解放了上海。”说起这件事,沈友文又想起了那些牺牲的战友老乡,几度哽咽。
1957年,沈友文复员回乡,当上了村医,还担任基层民兵副营长、副业队长、公社教员等。南洋镇潭尖村村委会主任张书涛说:“沈友文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军人铁的纪律约束自己,处处做模范、事事作表率,在干部群众中威信很高。”
当村医30多年,沈友文成了村民们的“活档案”。谁患过什么病,谁是什么脾气,谁家经济条件如何,他都非常清楚。沈友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经常帮助乡亲们排忧解难,不管谁家有困难,只要他能帮上忙,他一定出手相助。65岁的村民金茂松说:“我父亲眼不好,家里人口又多,五六十年前家里经济困难。沈友文给我们看病不仅不收钱,还反过来给我们送米送菜,并动员其他村民帮我们,他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多年来,沈友文从未向组织上提过个人要求。现在,年近九旬的沈友文自愿当红色记忆宣传员,向群众讲述革命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峥嵘岁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沈友文说:“我经常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眼前仿佛又是硝烟弥漫,耳边仿佛又是炮火轰鸣。这些历史要让后人记住,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要让后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1931年出生的沈友文,15岁那年参加了儿童团,经历多次考验后,1948年6月22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沈友文说:“当时比较年轻,但我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未来。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过上好日子。”
同年8月,沈友文正式入伍。从此,沈友文在上海、安徽、福建、四川等地参加作战,担任过警卫员、通讯员和军医。1949年,他在渡江战役中荣立三等功。1950年到1952年,沈友文参加福建永安市剿匪战斗,并荣立二等功。
经历了很多场战斗的沈友文最难忘的是解放大上海时的月浦之战。他所在部队接到解放上海的作战任务,向上海西北进击,与友邻部队协同作战,克浏河、攻月浦,夺取宝山、吴淞,切断敌人逃跑的黄浦江通道。1949年5月13日,沈友文和战友们按计划向月浦发起攻击。“战况惨烈。敌人火力很猛,部队伤亡很大。和我在盐城一起入伍的180名战友,月浦之战后,连我在内,活下来的只有3个人。战友们当时也就20岁左右。看到战友牺牲,我心里很难过,但我们没有害怕,充分发扬不怕死的精神,还是一路拼打,最后我们解放了上海。”说起这件事,沈友文又想起了那些牺牲的战友老乡,几度哽咽。
1957年,沈友文复员回乡,当上了村医,还担任基层民兵副营长、副业队长、公社教员等。南洋镇潭尖村村委会主任张书涛说:“沈友文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军人铁的纪律约束自己,处处做模范、事事作表率,在干部群众中威信很高。”
当村医30多年,沈友文成了村民们的“活档案”。谁患过什么病,谁是什么脾气,谁家经济条件如何,他都非常清楚。沈友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经常帮助乡亲们排忧解难,不管谁家有困难,只要他能帮上忙,他一定出手相助。65岁的村民金茂松说:“我父亲眼不好,家里人口又多,五六十年前家里经济困难。沈友文给我们看病不仅不收钱,还反过来给我们送米送菜,并动员其他村民帮我们,他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多年来,沈友文从未向组织上提过个人要求。现在,年近九旬的沈友文自愿当红色记忆宣传员,向群众讲述革命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峥嵘岁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沈友文说:“我经常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眼前仿佛又是硝烟弥漫,耳边仿佛又是炮火轰鸣。这些历史要让后人记住,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要让后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