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阜宁

阜宁县:质效齐抓 助推基层监督精准高效

   近年来,阜宁县纪委监委以提升基层监督质效为课题,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力量统筹、创新监督方式,着力构建县、镇、村三级立体监督格局,不断推动监督力量有形延伸到基层一线、监督工作有效覆盖到基层一线。

   创新监督手段,推动监督“形神兼备”。日常+走访”打开监督局面。派出监察员办公室定期参加联系乡镇(街道)民主生活会、“三重一大”事项研究会,联合乡镇(街道)纪(工)委开展对党员、公职人员的日常监督工作。出台进村入户走访问情制度,通过随机走访、重点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着重了解“三大攻坚战”、农村集体“三资”、涉黑涉恶、基层干部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数据+监控”提升监督质效。建立监察员办公室联系范围内监察对象廉情信息库,将农村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纳入廉情监控范围,通过大数据比对,提高发现村级监察对象在扶贫、惠农补助、低保、征地拆迁等方面问题的精准度。通过建立问题线索台账,排查出有价值的问题线索,确保问题线索不遗漏、不放过。“巡察+监察”形成监督闭环。建立巡察机构与监察员办公室联席会商机制,制定出台《阜宁县“1+1”巡审联动实施办法》,构建巡察机构与监察员办公室联查协作机制。监察员办公室定期听取被巡察镇街、村居的整改情况汇报,配合巡察组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加强整改成效评估。

   延伸监督触角,打通监督“神经末梢”。匡正固本,严把“推选关”。在全县范围内试点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坚持群众公认、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原则,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真正选出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对选举过程中成员推选、候选提名、投票选举等重点环节实行全程监督,确保选举过程公开、公正、透明、民主。激发动力,严把“履职关”。村级监察联络员重点监督村级“四务”公开、“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村级用工管理等事项,配合收集廉情信息,提出监督意见、建议,协助乡镇党委对县委巡察延伸到村的问题整改、跟踪督办。通过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近距离”监督优势,逐步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内外互补的基层村务监督体系,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完善机制,严把“考核关”。通过制定出台《阜宁县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级监察联络员)“双百分”考核办法(暂行)》,建立由监察员办公室和乡镇纪委主导的考核体系,重点考核村务监督委员会日常监督情况和监督工作质效情况。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述职汇报和民主评议会,建立跟踪培养机制,充分调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积极性,为村务监督委员会更好地发挥监督效力提供制度保障。

   联动交叉检查,实现监督“随机应变”。构建“专职监察员+兼职监察员+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联动协作工作模式,着力解决基层监督力量分散、同级监督乏力等问题,努力推动片区协作高效化、监督检查精准化。结合“正风肃纪镇村行”专项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低保和扶贫领域专项检查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督导等重点工作,分类制定行动方案,以随机产生检查组成员的形式开展异地交叉监督检查,着力破解基层“熟人社会”的监督难题。针对交叉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撰写检查报告,列出问题清单,从而明确监督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专项监督检查,做细做实监督工作,不断提高公职人员的法纪意识,推动公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规范运行。定期召开交叉监督检查交流研讨会,对交叉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问题线索仔细分析,认真研判违法案件发生的特点、原因、趋势,找出监督缺失、制度漏洞,督促基层进一步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从源头上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郭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