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纪委监委公布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工作成果
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专项整治部署要求,市纪委监委机关牵头、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实际,聚焦扶贫、教育、医疗、人防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等5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各地各部门认真履行专项整治主体责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实行项目化推进,取得较好成效。现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工作成果公布如下:
深化“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建设,稳步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落实。加快推进“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扩围升级建设,新归集1343个项目、2018-2019年涉农资金170.60亿元,动态调整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35174户75997人,动态退出低保3115户5093人。2019年城乡低保标准由2018年的580元/人/月提高到620元/人/月,新纳入政策性兜底保障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6018户11522人。强化控辍保学,对随父母在外的130名辍学生派出专人“面对面”劝返复学,对无法正常到校的9名病残生实行教师“点对点”送教上门。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已竣工4558户。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市区域供水率达到100%。
坚持规范管理和高效服务相结合,集中整治义务教育学校违规办学问题。深入开展违规办学问题专项督查,查处违规办学问题37起,关停取缔校外培训机构1456家。全面使用江苏省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录入培训机构1960所,培训教师3207名。截至2019年底,我市在省“名师空中课堂”学生注册数60.71万个,教师注册数3.82万个,解答问题数1.57万个,综合解答率88.90%,有线电视综合点击数459.5万个。全市1031所校内用餐学校纳入“阳光食堂”监管服务平台。
推动解决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和群众看病贵等突出问题。督促推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利用省阳光平台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9家三级公立医院加入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联盟。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建湖县人民医院等3家医院参与全省首轮高值医用耗材组团联盟集中采购,血管支架中选品种平均降幅51.01%,最高降幅66.07%;双腔起搏器中选企业涉及品种最高降幅38.13%,三家医院全年可减少支出1287万元;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建湖县人民医院、东台市中医院等5家医院参加省第二轮高值医用耗材组团联盟集中采购,眼科人工晶体、血管介入球囊、骨科人工髋关节平均降幅分别为26.89%、74.37%、47.20%。部署“4+7”国家药品采购试点扩围工作,涉及的25种药品平均降幅59%,最高降幅98.61%。
深化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公布废止5个违规批准减免缓人防异地建设的地方性文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定3项,暂停收取结建人防工程平战结合费,取消各类人防不规范收费。市区新增开发利用人防工程28个,为社会提供停车位6500个,维护维修、开发利用老旧人防工程6个。整改违规减免缓易地建设费项目220个,整改未批先建、应建未建项目15个,30243.07万元违规减免缓人防易地建设费全部追缴到位。
持续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以“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为路径,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专项整治。全面建成使用盐城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产权交易监管系统,构建“一网四化”盐城样本,开展村会计异地任职试点,所有村(涉农居)实现非现金结算。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累计成交项目35239个、总金额88.15亿元、溢价2.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