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西周青铜禁的背后



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青铜禁、方彝、卣,青铜禁反映了西周的酒禁制度。(作者供图)

酒乃百药之长,已有数千年历史。适度饮酒,可以消愁解忧,过度饮酒,轻则伤身,重可误国。在商代晚期,饮酒风气极盛,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生活极端腐败堕落,最终导致了五百多年的商王朝轰然倒塌。

周朝建立之后,吸取商纵酒亡国的历史教训,周公颁布了有名的禁酒令——《酒诰》。

《酒诰》是周公代表成王告诫康叔在卫国要执行戒酒的命令,康叔是周文王的第七子,与周公是手足兄弟,因此文章一开头就提醒康叔,我们的父亲周文王“肇国在西土”时,从早到晚反复告诫各诸侯国和各级官员,寻常时候无缘无故不要喝酒。

在《酒诰》之后的内容中,有“无彝酒”“饮惟祀”“罔敢湎于酒”“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等内容,明确规定大小官员不得聚众滥饮、沉湎于酒,违者将被逮捕处以死刑。只有在祭祀、宴飨等重大仪式上,或孝敬父母、兄长时可以有节制地饮酒。

周康王时的大盂鼎铭文“酒无敢酖,有祡蒸祀无敢扰”也印证了《酒诰》的记载。西周不仅颁布了禁酒令,还设立了“酒正”“酒人”等职官,严格控制酒的使用,这些措施匡正了社会风气,遏制了腐败奢靡,巩固了西周政权。

同时,禁酒也反映在青铜器上,“禁”就是西周酒禁制度的产物。“禁”是盛放酒器的青铜案几,“名之为禁者,因为酒戒也”,禁意为戒与止。

目前所见西周青铜禁共3组,都出土于宝鸡。年代较早的是1901年出土于宝鸡戴家湾的柉禁(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1928年在同一地点发现的龙纹禁(现藏天津博物馆)。

2012年,陕西宝鸡石鼓山三号墓出土一大一小2件禁。大禁长94.5厘米,宽45厘米,高20.5厘米,禁的四周装饰有夔龙纹,禁上有一件方彝和一大一小两件卣,小卣下置一小禁。这些青铜禁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也反映了西周王朝的酒禁制度。

西周青铜禁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闪耀着周人政治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铭记、借鉴、传承。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西周青铜禁时刻警示着我们学习周人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

(翟慧萍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