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阜宁

阜宁:一着不让抓保供 工农生产两不误


 开足马力 保障粮油需求

在中粮米业盐城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刚引进的全自动机械手生产线高速运载,机器开足马力,操作工正在对机器进行日常的维护。同样,在包装间内,工人们正娴熟的对加工好的大米进行包装。

中粮米业作为中粮集团在江苏主场区的主力供货工厂,在县政府的多方协调下,该公司通过集团紧急协调了一批防疫物资,在保证职工安全的前提下,于24日正式全面复工,目前已接到华东市场的订单及湖北订单、军供市场订单总数2931吨,从年初三到24日公司已经发运891吨,打足生产后日产大米达到600吨,能稳定保证市场供应。

中粮米业作为中粮集团在江苏主场区的主力供货工厂,也是一家生产加工型的粮油供应源头企业,为了做好疫情期间的粮油保障工作,公司员工提前到岗,组建了包括生产加工员、仓管员、配送司机等多部门员工在内的应急保障小组,确保有订单的时候可以及时出货。在抢抓订单忙生产的同时,中粮米业也加快对新品的研发力度,让公司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粮食生产加工企业。

公司负责人张赠告诉记者,去年加工成品大米18万吨,随着小包装成品市场需求的不断旺盛,原有的打包线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供应需求,计划于今年投资1700万,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扩充一条四万吨的打包生产线,将进一步增强小包装市场的供应能力,为市场保供提供有力支持。

 

全力生产 战“疫”保供 

29日上午,记者走进了春节期间一直在坚持生产的阜宁澳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走进厂区,看到厂区内外分别悬挂宣传标语,张贴宣传海报,公司生产秩序井然。

阜宁澳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差别化粘胶短纤维项目,主要生产产品为高白粘胶短纤,该产品是一种差别化粘胶纤维,是生产无纺布的原料,无纺布可用以生产口罩、绷带、纱布等医疗卫材。为确保国内粘胶纤维市场平稳有序,澳洋公司克服原辅料货源紧张、价格上涨以及货运暂停运输困难等不利因素,积极安排部署,全力以赴保障正常生产。目前,阜宁澳洋公司在扩大生产的情况下,生产状况良好,每天可以生产粘胶纤维650吨,全力满足市场需求。

该公司综合部主任吕军军说:“在疫情防控期间,当地各级政府全力服务我们企业,而且还出台了相关政策,从金融、税费、用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必将为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公司将以盐城市发布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二十条政策意见》为契机,坚定企业发展信心,保障高白粘胶短纤的充足供应。”

 

网上招聘 全力保障企业用工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盐城市日前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20条政策意见。其中,实施稳岗就业政策就包括加强企业用工保障。阜宁县将每年正月初五的人才交易市场改为网络招聘,创新工作方法,全力保障企业用工。

今年38岁的马少筛是新沟镇返乡务工人员,在苏南从事阀门生产工作已经12年。这次春节回乡,他第一时间了解到了网上招聘的岗位信息,第一时间就查找与自己专业特长相符的岗位,向企业咨询相关工资待遇,圆自己在家乡就业梦。他高兴地说:“ 我以前一直在苏州上班,最近从网上看到很多招聘信息,我联系了几家,感觉很不错,我决定今年就在家乡上班。”

高亮是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人事行政总监,每天他都早早的打开电脑,登陆电子邮箱,查看应聘者的求职简历,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各类人才,并将简历统一包装,为下一步面试做好准备。这个春节通过我县举办的网络招聘会,高亮轻松的就完成了招聘任务。

高亮很有体会地说,这个网络招聘真的帮助很大。虽然说在家里面但是可以跟求职者进行联系,大家在网上互动,不需要直接接触,但是可以相互了解,互相沟通交流,把工作上关心的事情都能谈好。

阜宁县新春网络招聘会上,每个用工企业都有自己专属的“网络摊位”,招聘职位信息一目了然,求职者选择心仪岗位后投递电子简历或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用人单位可一键发送远程面试邀请,实现“一机在手、足不出户、找到工作、招到人才。”

阜宁县新沟镇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招聘信息通过手机微信群发到朋友圈,近几天收到很好的效果,有不少的在外求职人员打电话到所里进行咨询,劳保所对他们打电话或者咨询的进行仔细登记,再和企业联系,在做好相关疫情防控措施后,把招聘人员带到匹配企业进行对接。

相比传统招聘会,网络招聘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信息查询方便快捷,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这一举措将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本地就业,同时人社部门还开展“一对一”中小企业用工对接活动,全面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该县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主任陈丽娟告诉我们,春节期间的招聘活动都改为网上招聘,目前已经有1200多人通过线上和电话进行报名,他们对生产口罩和防护服等“三必需”企业,重点进行关注,对2020年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的企业,该县将给予企业稳岗返还,努力为企业按期复工提供保障。

 

多措并举 保障供应

疫情防控期间,阜宁县多部门迅速联动抓好蔬菜生产,千方百计增加产量,严格质量监管,全力保障市场各类蔬菜充足平稳安全供应,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的蔬菜保障。

在江苏阜宁吴滩街道立新居委会蔬菜基地内,绿油油的莴苣已经成熟。疫情防控期间,工人们一直坚守在蔬菜基地内,每天加班加点下田采收,在保证本地市场供应的同时,大部分发往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

蔬菜基地工人周标告诉我们,现在一直在采莴苣,以前每天4-5千斤,现在一天要采到1万多斤。

疫情防控和“菜篮子”供应保障是当前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基地工人们每天的工作量也是成倍增加,但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市民的“菜篮子”,基地的蔬菜价格基本没变。

蔬菜基地负责人陈允殿介绍说,“疫情防控之间,我们蔬菜的价格还是趋于平稳的,跟年前还是差不多的,疫情期间,我们作为菜农,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据了解,目前该县共建立疫情防控蔬菜保供基地21个,正在上市的蔬菜品种有小青菜、菠菜、花菜和大白菜品种,每天供应市场有400吨左右,主要供应上海、山东、盐城和本地市场。

 

育苗管护不误农时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时节催农人。当前正是西瓜育苗管护的好时节,阜宁县的瓜农们早早的就抢着育苗、嫁接、管护,在全面抓好防控工作的同时,也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开展生产工作。

初春时节,室外寒气逼人,但在该县硕集社区春雨育苗基地的智能温室大棚里却是热气腾腾,一排排育苗床整齐地排列,一盘盘碧绿挺拔的西瓜苗绿意盎然,工人们有的翻整、搬运基质,有的忙着对嫁接好的瓜苗进行管护。年前基地负责人杨春雨种下的西瓜种子已经发芽,嫩嫩的枝叶也已有几厘米高。

硕集社区何桥村春雨育苗基地负责人杨春雨告诉我们,该基地西瓜品种以8424为主,嘉年华和美都为辅,8424占到80%,另外小品种占到20%,今年苗场育了200多万株嫁接苗,100多万株自生苗,每天发货量在10万株左右。

正常西瓜不可以重茬种植,但采用嫁接技术在葫芦苗或南瓜苗上嫁接西瓜苗后,不仅可以实现重茬种植,而且能够抗枯萎病,提高产量。正是依靠这样先进的嫁接技术,加上现代化智能温室孕育和精细化管理培育,这一株株优质的西瓜苗在瓜农手中实现了“春提早”,确保45月份上市,帮助瓜农增收致富。

“每亩地嫁接苗在8万多株到10万株之间,价格在0.8/株,每亩地在8万元左右,自生苗每亩地在11-12万株,价格在0.35/株,每亩地产值在5万元左右。”杨春雨高兴地告诉我们。

在做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基地还不忘疫情防护,定时对农户进行测量体温和消毒,并及时做好记录,保障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该苗场本地工人有20几个人,每天早上7点开始量体温、消毒,中午在场地吃饭,下午再量体温、消毒,另外上班的时候全程配戴口罩,不和外面的人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