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文章《北京市三起青年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警示》,其中北京市东城区某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原出纳员王雪,利用职务便利,仅一年多的时间就侵吞、骗取公款多达720余万元,一时间,“‘90后’女干部一件衣服6.4万、一个包超20万”等文章刷屏视野。
“初犯”低龄化趋势初显
资金密集部门是“重灾区”
“90后”“95后”这支年轻、新鲜的社会力量,往往自带青春阳光、朝气蓬勃的形象标签,并被组织寄予厚望。然而,近年来像王雪这样的“90后”乃至“95后”年轻干部腐败案例并不鲜见。
2018年3月,江苏省昆山市社保中心养老支付科办事员王某(1991年出生)入职半年就伸手,他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分46次“搬”走的社保资金多达270余万元。无独有偶,江西南昌一邮政所“90后”负责人熊某通过虚构汇款业务、伪造汇款单据等手段挪用2000万公款用于网络赌博。“岁数不大,职务不高,但贪污不少”的贪腐行径屡见报端。
随着干部年轻化趋势加大,贪腐也出现“初犯”低龄化的趋势。2017年,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社会保险事业局的原会计兼出纳张艺虚构骗取社保资金,侵吞养老金等手段共计40余万元,案发时年仅25岁;2018年,嘉善县国税局一劳务派遣的“95后” 工作人员,工作不到一年即开始实施贪腐行为,案发时刚刚20岁出头。“最年轻落马干部”的记录不断被刷新。
类如税务、社保、财务、出纳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部门和岗位更是频繁涉案的“重灾区”。这些部门和岗位大多直接与金钱打交道,有些存在操作系统权力过于集中,工作程序不规范,自由裁量幅度过大,加上日常监督管理严重缺失,给这些“蝇贪”疯狂作案提供了便利条件。如贵州省毕节市织金经开区管委会财政局、织金新区碧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出纳王红梅,采取私刻相关单位印章、伪造领导签字、通过抠图技术伪造相关虚假票据,虚列支出等手段涉嫌贪污、挪用公款1500余万元,种种细节,令人咋舌。
价值观扭曲背后
折射出理想信念的缺失
二十多岁年轻干部正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为何要以身试法,铤而走险?这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互联网时代的思潮涌动,青年干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诱惑和挑战。沉湎于虚拟世界,迷恋视频直播、网络游戏,更有甚者沉迷网络博彩……各种不良嗜好也加剧其走向违纪违法不良轨道的速度。纵观他们的犯罪理由,有些称得上奇葩至极。
有的贪慕虚荣、热衷炫富攀比,习惯超前消费、奢侈消费,想要事事优于同龄人,开豪车、穿名牌成了难以戒掉的“瘾”。曾有“90后”女干部贪污近180万用来整容买车,还有“90后”职员曾贪污百万丧葬费去夜店消费、追姑娘。一时震惊舆论场的王红梅贪污、挪用公款的初衷仅仅是为了向男友炫耀其挣钱能力。
有的面对经济、情感、职业上的压力,现实生活中的不得意,继而转向网络中追逐“自我价值”。如江苏淮安某局财务科现金会计常某,为了能在虚拟的世界里出人头地,贪污公款200余万元,用于网游充值以及打赏网络主播。
有的迷恋博彩,把赌博当成致富“捷径”,“钱包”日益干瘪,赌瘾却越来越大,家财耗尽,甚至背上巨额债务,迷失在茫茫赌海,陷入了“希望回本-挪用公款-有去无回-亏空扩大”的死循环。
“像王雪这类年轻干部,普遍滋生了急功近利、贪图享乐、互相攀比的不良观念,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严重扭曲和错位。在这些不良观念的影响下,伸手侵吞、骗取公共财物,以满足日渐膨胀的私欲。” 负责王雪专案组工作人员表示。
“腐败年轻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还是理想信念缺失。这类干部初涉职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对不够牢固,对权力和责任没有明晰地认知,对党纪国法也缺乏敬畏之心。尽管他们普遍具备较高的学历,但法纪规矩意识不强,廉政自律能力较差,加上有些单位管理上的懈怠,导致他们用权任性。从第一次的惴惴不安到后来的驾轻就熟,一而再,再而三伸手却没被抓住的侥幸心理,使这些“职场新手”自认为掌握职务腐败的“机巧”,却不知正在一步步滑向贪腐的万丈深渊。
“早节”不保当警惕
强化监督系好“廉洁扣”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些年轻干部,初出茅庐,本应是汲取养分的成长之际,却因为没有抵住内心的贪欲,毁掉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和青春年华,不禁令人唏嘘。一个又一个案例正在提醒我们,面对腐败了“年轻化”的新趋势,要保持监督不缺位和反腐败高压态势,综合运用警示教育、日常监督和制度设计等手段,从源头上避免年轻干部误入歧途。
浙江省委党校有关专家表示,预防“贪腐年轻化”,需要严把教育关和监督关。要始终狠抓教育管理,实现教育的日常化、经常化,引导年轻干部时时锤炼自己的党性,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胸中,把纪律的红线记在心里,时时处处自警、自省、自律。同时要健全完善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日常监督,注重抓早抓小,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红红脸、出出汗,及时纠偏。强化制度建设,优化工作程序,用严密的制度安排、扎实的制度笼子为年轻干部贪腐建好“防火墙”。
在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针对“90后”“95后”年轻人的特性对症下药,采取“浸润式”“渗透式”教学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如杭州滨江探索开展“青廉会”,嘉兴秀洲举办“青廉沙龙”,运用鲜活的教育形式,为青年干部扣好廉洁成长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