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存敬畏真正成为日常自觉
警示教育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净化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纪委监委把精准开展警示教育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举措,不断探索深化警示教育方式方法,将警示教育与以案促改促治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切实发挥警示教育震慑警醒、启示教化作用,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
全域推进形成工作闭环
警示教育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既要在“育”上用劲,更要在“治”上深化,思茅区纪委监委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谋划、全域推进警示教育。
坚持“开案即改”理念。在案件查办一开始就思考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从“点”上查清问题,从“面”上深挖案件背后的制度漏洞,从而推动类案查办,针对案件呈现出的特点,加强同党委、组织部门、案发单位的协同机制,系统谋划警示教育。
定期开展案件复盘。在案件查办过程中注重堵塞制度漏洞,坚持边办案边警示、边办案边督促案发单位整改,推动案件查办和以案促改促治一同推进,对案件查办过程中发现的深层次问题,精准提出纪检监察建议并加强督办,推动完善体制机制、堵塞监管漏洞,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如,2024年,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领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4人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针对案发单位暴露出的问题,同步推进警示教育,与相关职能部门一同召开住建系统警示教育大会,会后17名工作人员主动到纪检监察机关说明情况、交代问题。同时,制发建议书6份,督促相关部门健全完善制度机制19项。
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打好纪律教育、警示教育、政治生态研判、廉政风险防控、廉洁文化建设组合拳,做深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如,通过查办7名村组干部涉嫌贪污、受贿案件,针对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推动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制度机制,形成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手册。
常态长效提升治本功效
思茅区纪委监委注重从系统层面剖析问题、查找根源,用好本级查办的违纪违法案件,深挖案件资源这个“富矿”,抓住案中人的思想蜕变点、行为破防点,随案拍摄制作警示教育片,加强“身边案”教育“身边人”的警醒作用。
警示教育常态化。坚持从“身边人”“身边事”入手,对本地查办的典型案件进行深入剖析、找准切入口,精心选取警示教育性较强的民生领域典型案例拍摄警示教育片。拍摄的警示教育片深入分析严重违纪违法人员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的心路历程,相继在区纪委全会和全区正风肃纪警示教育大会上作为“常规动作”播放,做到开年即警示,警醒全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以案为鉴、举一反三。组织年轻干部制作《王主任的一周》《节点“诱饵”》《可能》等十余部廉政微剧,增强警示教育的“代入感”和“真实感”。
深挖本地警示教育资源。采取“案情+忏悔录+执纪者说+纪法解读”的方式,对全区各领域涉及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贿、贪污、赌博、滥用职权等10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收录违纪违法人员忏悔录、剖析违纪违法案件背后的根源所在,以办案人员的角度撰写“执纪者说”,形成翔实的案情分析,编写警示教育读本《释纪说法》,发放至各部门各单位,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学习的必读本。
增强针对性有效性。精准开展警示教育,既要在形式和内容上增强针对性,又要在教育对象上有所选择。思茅区纪委监委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领域的教育对象,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聚焦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找准“一把手”在决策用权、家风家教等方面的问题,集中开展警示教育,并延伸至党员领导干部家属,引导其当好“贤内助”“廉内助”;聚焦年轻干部,制作拍摄《“五关”失守的年轻审核员》警示教育片,作为全区年轻干部及区委党校中青班干部培训时的必学内容。
正向引导厚植廉洁根基
反面典型是有力的警示,正面典型是最好的引导,教育引导是充分释放案件查办治本效能的关键一环。思茅区纪委监委在做深做实警示教育的同时,深度挖掘廉洁文化因子,推动廉洁文化与警示教育互融互促。
深度融合多点开花。把清廉建设融入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充分发挥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将本土“元素”与廉洁“基因”深度融合,让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了解本土文化的同时随时随地感受廉洁文化,带动培育崇廉、尚廉、倡廉、守廉的社风民风。
点线结合创建廉洁阵地。以“清廉单元”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清廉机关、清廉企业、清廉医院、清廉学校、清廉村居建设,通过以点带线、以线成面,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培育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廉洁文化展示平台,集成清廉要素,厚植廉洁根基。
丰富形式营造廉洁氛围。为营造单位敬廉践廉、家庭助廉树廉、社会崇廉尚廉的浓厚氛围,思茅区纪委监委在“清风思茅”微信视频号中开设“思小纪”纪律教育专栏,以视频、动画、漫画、廉政微视频等形式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同时,在各部门各单位举办“清风润思茅 涵养好家风”主题阅读分享会,引导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岗位,讲述廉洁故事、分享廉洁家风,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意识不断增强。